欧洲和中国面积差不多,为啥中国统一千年,欧洲却“散装”至今?
欧洲和中国面积差不多,为啥中国统一千年,欧洲却“散装”至今?
欧洲和中国面积差不多,为何中国能统一千年,而欧洲却始终处于分裂状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人。本文将从地理环境、历史制度、文化认同、外部势力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地理环境:不是统一的障碍
很多人认为地理环境是欧洲无法统一的主要原因。欧洲的地形确实很复杂,约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脉纵横、河流交错。但是,仔细想想,地理环境似乎并不能成为阻碍统一的理由。
我国的地理环境同样不轻松。秦岭、黄河、长江这些自然屏障在古代并不像今天这样容易跨越。蜀道难、秦岭阻隔,中原人要想与四面八方联系真的不容易。但是,地理再难也没耽误华夏统一的步伐。从秦朝开始,秦始皇通过修筑驿道、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一步步实现了国家的整合。
其实欧洲的地理条件没有那么夸张。虽然阿尔卑斯山不矮,但并非无路可走,欧洲的平原和河流纵横交错,地无高低起伏,河也没有湍急拍岸,地形根本就不像我们那样充满“天堑”。
历史制度:统一的成败关键
欧洲历史上曾有过统一的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古罗马帝国疆域横跨三大洲,整个地中海都成了他们的“内湖”。可是罗马帝国的扩张太快,管理跟不上,除了地盘划归帝国所有外,其他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等到东西罗马开始分裂后,连原本的帝国都互相不对付,欧洲的“散装”时代也就正式开启了。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曾试图统一欧洲,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后,欧洲再无统一的可能。希特勒建立的第三帝国也在二战结束后迅速解体。
文化认同:统一的精神支柱
如果说欧洲分裂的格局,是因为语言太多没法统一也说不过去。我们国家从南到北,方言那叫一个复杂,不管是广东话还是闽南话,十里不同音都是常态,北方人听了简直就是外语。可不管是客家话、吴侬软语,还是四川话、东北话,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都深信一个原则——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得统一。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拿了天下后的第一件事也是承认前朝正统,昭告天下自家统治的合法性。可欧洲呢?他们的语言差异其实没那么不大,但就是没成功统一过。不独欧洲,在世界范围内,至今能够写明白传承的古国也只有中国独一份,一位阿拉伯学者曾仰天长叹:“中国人讲那么多不同的语言都能统一,我们阿拉伯人说一样的语言却四分五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制度优势:统一的保障
关键问题的核心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远远超过其他文明。从秦始皇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中央集权,几千年的传承下来,不管是政治制度还是文化认同,让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有了归属感。
秦朝还建立了郡县制,废除了诸侯割据,把国家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虽然秦朝只存在了短短14年,但它留下的政治制度影响了后来的两千年。汉朝延续了秦朝的制度,将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即使在战乱时期,各方势力争斗的最终目标依旧是夺取天下,重建统一政权。
而且早在西周时期,“天下”观念就已经初步形成。到了秦汉时代,这种文化认同进一步强化。无论是孔子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还是孟子的“定于一”,这些思想无不强调统一的价值。
中国文化不仅重视“秩序”,还追求“和谐”,这成为了国家统一的精神支柱。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分裂的思想根本没有市场,大一统成了人心所向。而且先进的中国文化还具备强大的包容性。我们的历史上也不乏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管是元朝的蒙古人还是清朝的满洲人。虽然刚进关是还带着自己的文化特色,但最多百年都接受并融入了汉文化。
就连佛教这样的外来文化在进入中国后,也逐渐与儒家、道家思想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在西方被奉为圭臬的基督教,每个人都自称上帝的子民,到了我们这里,洪秀全大手一挥直接成了上帝的弟弟,创立拜上帝教。教廷为此专门派出红衣主教来广州辩论,没想到被洪秀全字字珠玑驳斥的哑口无言,最后不得不承认了洪秀全的地位。
正是这种可以跨世代碾压的文化同化力,进一步强化了国家的向心力。而欧洲呢?他们虽然也有过罗马帝国这样的强盛时期,但罗马主要靠军事征服,制度上并没有像我们这么强的凝聚力,文化认同上也是各有各的调。到了中世纪的宗教分裂更让欧洲内部矛盾重重。
外部势力:统一的阻碍
横亘在欧洲统一道路上的,除了文化和制度之外,还有个宁死都不愿看到欧洲统一的英国,作为欧洲统一之路上的“拦路虎”。英国有一个“均势外交”的铁律:谁想统一欧洲,英国就打谁。
古罗马帝国太过久远,当时的英国还处于蛮荒时代,单说大航海时代之后,英国就没少在欧洲统一背后搞鬼。19世纪初拿破仑横扫欧洲大陆时,整个欧洲都已经现出统一的曙光了,可就是英国人出来搅局。连续搞了七次反法同盟,愣是把拿破仑给拖死在了滑铁卢。
对英国来说,欧洲统一意味着资源和力量将被集中,威胁到英国的地位。这种做法虽然让英国拿到了不少好处,但也让欧洲变成了永远的“散装”状态。英国的均势外交看似聪明,实际上把整个欧洲拖进了一个无休止的斗争循环中。每次战争的结果都一样:大国互相消耗,小国夹缝求生,欧洲统一的梦想一次次破灭。
德国、法国、沙俄这些大国轮番坐上欧洲的舞台中央,但过不了几年就被英国的“均势”给拖垮。
而且欧洲统一还有民族多样性和宗教分裂这两个大难题,欧洲不像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尽管我们也曾有过匈奴、突厥、契丹、女真等民族入侵,但最终的结果要不被消灭或赶走,要么就融入了中华文化这个大熔炉。
欧洲不一样的各个民族的分裂感很强,不光民族冗杂,而且互相积怨已久,不管是日耳曼人、凯尔特人还是斯拉夫人,他们已经习惯了千百年来各自为政的状态,甚至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也各不相同。
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打来打去,到现在也没分出个子丑寅卯。如此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结构怎么可能形成统一的文化认同呢?
所以欧洲无法统一的真正问题在于制度、文化、历史和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我们可以把四川盆地、荆楚大地和三晋大地统一到一起,而欧洲则一次次倒在统一的门槛上。
结语
所以别看欧洲面积和我国差不多,但他们缺乏我国这样的地理、文化和制度优势。由于底子没打好,所以想统一欧洲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还得有一套能够凝聚人心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认同。可欧洲历史上每次出现的强权总会因为制度缺陷、文化分裂、民族多样性等问题而崩盘,再加上英国这个“搅屎棍”时不时地出来搅局,统一欧洲的噩梦看来是进入死循环了!
当我们今天坐着高铁穿越大江南北的时候,很难想象古人是如何在群山险阻间走出这条统一之路的。当欧洲人感叹中国凭什么能维持数千年的统一时,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的祖先早就把路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