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首航高科曾辉煌市值250亿,黄氏家族套现24亿,终致退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首航高科曾辉煌市值250亿,黄氏家族套现24亿,终致退市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OUM7BON05562F06.html

首航高科曾经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能源企业,在2012年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后,市值一度突破250亿,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但仅仅过了12年,这家企业就被深交所强制退市。

2012年,首航高科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成为A股上市公司,市值一度高达250亿元人民币。当时,火电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火电站空冷系统的主要供应商,首航高科的业绩如日中天,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遇到困境时,家族企业的一些内在弱点也开始暴露出来,尤其是在2015年前后,随着中国火电行业逐渐衰退,首航高科的经营也开始显现出危机的苗头。

火电行业的衰退是大势所趋,由于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政策的趋严让传统的火电站逐渐失去了竞争力,许多相关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

首航高科作为一家高度依赖火电行业的公司,自然也未能幸免,公司的业绩开始大幅下滑,股价也随之波动,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为了应对公司业绩的下滑,首航高科也曾尝试过一系列的转型措施,涉足光热发电、余热发电、海水淡化等领域,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转型的效果并不如预期,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亏损。

根据数据显示,首航高科上市12年来累计亏损超过12亿元,其中转型后的亏损速度更是明显加快。

可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公司连年亏损,黄氏家族却依然不断进行融资操作,从2012年上市时募集的10亿元资金,到后来的两次增发,首航高科的融资总额已经高达62亿元。

这些资金本应当用于公司发展,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但实际上,这些资金大部分并没有用于技术创新或者业务扩展,而是用来填补亏损黑洞,甚至并未产生实质性的效益。

更让人震惊的是,黄氏家族在这期间进行了几轮大规模的套现操作,2015年,黄氏家族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出售了部分公司股份,成功套现10.6亿元人民币。

接下来,2019年,甘肃国资纾困基金成功成功入驻首航高科,但黄氏家族却趁机套现了9.7亿人民币,之后黄氏家族仍然进行着零零碎碎的套现,最后套现了差不多24亿。

这样的行为,自然引起了懂行人士的怀疑,毕竟都有人愿意出资了,黄家却不好经营,反而赶紧套现,这反常的行为着实令人值得怀疑。

黄文佳

尤其是当时有14万股民遭遇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他们的愤怒和失望在资本市场上激起了层层波澜。

黄氏家族的这些操作让首航高科的中小股东感到十分愤慨,许多人曾满怀希望地投资这家公司,期待着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回报,然而他们最终得到的却是大股东的“跑路”。

面对这些套现行为,许多人开始质疑,首航高科是否真的有心发展,还是仅仅把上市当作了一个融资的平台。

说道首航高科兴衰历程,就不得不说黄氏家族的身影,而这其中的灵魂人物,则是首航高科的创始人黄文佳。

黄文佳本来就是个在北京做水暖的小生意人,但当时只要肯动脑子,还有行动力,就不愁挣不着钱,他成功从水暖行业跳脱出来,进入了五金电器领域,很快,这一决定为他带来了第一桶金,也为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人脉。

看准时机的黄文佳,继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接着又进军了补偿器生产领域,1997年,黄文佳与侄子共同创立了首航波纹管制造公司,这一举措迅速获得了成功,成为了企业迈向更大舞台的开端。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黄文佳带领公司涉足火电站的空冷系统配套业务,随着中国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空冷系统市场前景广阔,首航高科在这个领域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了行业中的一匹黑马。

2006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首航艾启威冷却技术有限公司,这标志着黄文佳和他的家族正式进军了电站空冷行业,随着市场地位的不断攀升,2012年,首航高科成功上市,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

但市场的风云变幻,也让首航高科未能保持永远的辉煌,其实早在2010年,首航高科的业绩就已经开始出现下滑。

火电行业的衰退,使得公司失去了曾经的“拿手好戏”,为了转型,首航高科尝试了多个新兴领域,包括光热发电和海水淡化等大项目,然而这些都变成了“烧钱”机器,公司不仅未能盈利,反而在这些项目中投入了大量资金,最终赔得一无所有。

面对困境,黄氏家族并没有慌张,反而早在2015年,股份解禁前,黄文佳兄弟就已经悄悄开始减持股份,套现走人。

这种“提前布局”,无疑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然而对于普通股民和投资者来说,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尤其是在2019年,甘肃国资纾困基金接盘时,大家本以为首航高科能够在新的管理层带领下走出困境,重拾辉煌。

但实际上,尽管甘肃国资控股,黄家人依然牢牢把控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在董事会和管理层中,黄家人的比例远高于其他股东,这种“形退实不退”的局面,使得甘肃国资的接盘变成了一场“名不副实”的资本游戏。

这一切的根本问题,在于首航高科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在许多家族企业中,家族利益往往优先于企业利益,企业的发展往往被迫为家族的利益让路。

虽然老黄家在公司控股比例上有所下降,但他们依然把控着公司,主导着公司的一切决策,这种内外部的矛盾,使得首航高科最终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首航高科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转型路径,传统的火电行业日渐萎缩,而公司在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尝试也以失败告终。

2024年,首航高科的退市通知书如一记重磅炸弹,宣告了这个曾经辉煌的企业彻底落幕,当时,首航高科的股价已经暴跌至0.37元,市值缩水至仅剩9亿元,而曾经的250亿元市值和行业领军地位,已成历史。

可以说,首航高科的衰落,彻底暴露了家族企业的弊端,这种家族式管理的企业,在遇到外部环境变化时,往往显得反应迟钝,缺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而在企业治理结构上,家族成员的过度介入也使得企业难以保持长期健康发展。黄氏家族为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做出了一系列决策,这无疑加速了公司走向衰败,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普通股民将希望寄托于这家曾经辉煌的企业,但最终却失望而归。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