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携手共进,探索教育新篇章
平湖市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携手共进,探索教育新篇章
在浙江嘉兴平湖市,教育改革的春风拂面而来,为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学子带来了温暖与希望。继去年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后,今年高考首考再次传来佳音。这份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平湖市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智慧与汗水。近年来,平湖市在义务教育领域不断开拓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2月28日,春和景明,记者在平湖采访平湖市教育局局长徐立时,他表示:“集团化办学是近年来推动教育均衡、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未来的路还很长。”
破茧成蝶:构建“共生共赢”教育生态
“平湖市教育局探索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路径,就是为了打破原先城乡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徐立局长开门见山地说道。
2023年,平湖市在规范现有教育集团和教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进行了新设组建或调整优化。这一年,平湖市成功组建了9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实现了义务教育全域集团化办学全覆盖。这些教育集团以市域内优质品牌学校为核心校,与乡镇成员校紧密合作,共同书写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在徐立局长看来,核心校在集团化办学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既是优质资源的辐射者,通过共享课程资源、教学平台等,为成员校的薄弱学科提供针对性帮扶;又是教学和管理人才的输送者,通过教师轮岗、联合教研、结对帮扶等方式,提升成员校的教学水平;还是社会声誉的提升者,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助力成员校获得政策支持和外部资源。同时,核心校还是管理模式的输出者和创新实践的引领者,整体规划集团的办学方向,推广特色课程,组织跨校联合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然而,集团化办学并非一帆风顺。采访中,徐立局长告诉记者:“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利益冲突点,如资源分配矛盾、权力不对等以及有效性障碍等。”为了平衡这些利益,平湖市构建了“共生共赢”的教育生态,通过制度约束、资源补偿、能力共建和文化认同等方式,让核心校和成员校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各教育集团内设立党委,实行教育集团党委领导的总校长负责制,建立和完善教育集团的办学章程。以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为例,该集团以平湖市实验小学为核心校,吸纳了毓秀小学、全塘小学、黄姑学校组成,并托管稚川学堂(小学部)。集团下设“一办四中心”,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集团化教育联盟发展新样态。在具体实践中,实验小学作为核心校,充分发挥了其在教育理念、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带动集团内其他成员校共同发展。集团内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师资培训等活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流动。
去年,平湖市又以文涛中学教育集团和平师附小教育集团为试点,由核心校校长担任成员校执行校长,探索集团化办学法人代表一体化、成员单位校区化。在这个过程中,平湖市教育局又组织校长赴南通、苏州、无锡、金华等地就集团化办学进行考察学习、开拓视野。
乘风破浪: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与教师流动
“集团化办学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师流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说到这里,徐立局长脸露微笑,如数家珍。平湖市建立了教学共研共享机制,实现了课堂教学、课程网络和文化共创的全方位共享。2024年,共开展帮扶教学104次、城乡教学研究30次、学生集体交流11次、教师交流45次。同时,投入640多万元为全市中小学校配置精品录播教室,搭建智慧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城乡课堂同步,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同时,平湖市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健全教师管理机制和教师编制、岗位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新教师统一招录、集中培养、统筹分配,盘活骨干教师资源,推进教师全面交流和紧缺学科教师跨校走教等方式,促进了教师的合理流动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集团化办学还极大地提升了乡镇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南市学校和独山港中学为例,这两所学校均属于稚川学堂教育集团。在过去一年里,集团以“‘和融教育’协作共进”为主题,实现了集团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其中,核心校“稚川学堂”的三个年级在所有学科和总分方面的P值均位列全市第一,充分发挥了核心校的引领作用。
为了评估集团化办学的成效,平湖市制定了《评估办法》,坚持导向性、发展性、综合性和差异性原则,对教育集团进行全方位评估。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将评估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职级评定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并纳入校长职级制加分项目。
通过义教段全域集团化办学,平湖市推动了城乡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平湖市率先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得分处于全省A档水平。
花开满园:提升教育公平与群众满意度
社会各界对平湖市集团化办学的高度评价纷至沓来。徐立局长向记者展示了一个调研结果:79.9%的教师认为集团化办学有利于校际间的交流,73.2%的教师认为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面向全市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集团内“城乡体艺”品牌服务的满意率小学为99.41%,初中为99.10%。
集团化办学在提升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平湖市通过高质量、特色化办学,已经全面实现校校有项目、镇镇有特色。例如,嘉兴首创的“一镇(区)一品”素质提升工程项目,在40个校区布点赛艇、击剑等特色项目,累计1.5万余名学生参与。同时,打造“一校一品”德育品牌,如平师附小的“英雄教育”写入教育部基础教育年度报告。
在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平湖市各教育集团还形成了许多具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班主任工作坊”培植路径,通过任期制、工作“亮化制”和主题“例会制”等方式,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东湖中学教育集团的校际协同与资源共享模式,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
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和创新,不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流动,还提升了各成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近年来,平湖市在各级各类教育评估和比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集团化办学的成果与魅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谈及平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宏伟蓝图,徐立局长的双眸闪烁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他告诉记者,“三步走”的战略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第一步,全域覆盖,已见成效。在原有教育集团、教共体的坚实基础上,平湖以建章立制为笔、规范管理为墨,绘就了一幅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的壮丽图景。2023年,这一愿景已变为现实,每一所学校都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平湖教育的版图上。
第二步,优质均衡,指日可待。至2025年,平湖教育将迎来新的飞跃。在集团运行与治理的精细化、课程共开与共建的创新化、教师交流与发展的多元化、课堂教学与教研的深入化、资源管理与共享的高效化、办学特色与成效的显著化、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科学化等七大方面,平湖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办学将携手并进,初步达到优质均衡的崭新高度。
第三步,规模优势,未来可期。展望2027年,平湖将矗立起一座面向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一流教育集团大厦。这座大厦将以其规模优势而傲视群雄,实现管理共建的协同化、师资共配的优化化、研训共联的紧密化、文化共育的深度融合化、资源共享的最大化、质量共升的持续化、发展共赢的共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