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树林里,一场没有墓碑的告别仪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树林里,一场没有墓碑的告别仪式

引用
1
来源
1.
https://cbgc.scol.com.cn/home/6018266

在成都市龙泉山上,一场特别的告别仪式正在进行。与传统的墓葬仪式不同,这里没有墓碑和墓穴,只有一片生机勃勃的树林。这是成都市龙泉驿区生态纪念林试点项目中首批志愿者树木认养仪式,也是四川首批完成认养的生态纪念林。


龙泉驿区生态纪念林试点项目现场。

特制可降解骨灰坛,让树木成为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一个小时,一场告别。

等待了一周,成都市民杨华在过年前接到了生态纪念林项目组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挂断电话,杨华松了一口气,“仪式时间确定了,妈妈终于可以安息了。”

当天上午9时,志愿者们陆续抵达位于龙泉山观音殿附近的认养仪式现场,包括杨华在内,首批参与生态纪念林认养的共涉及5位故人3棵树,另外两户家庭选择将家中两个长辈同葬。


龙泉驿区生态纪念林试点项目现场。

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领过认养证书,将认养牌悬挂在树上,将骨灰坛埋在树前并撒下花瓣,一切都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下完成。记者在现场看到,启动试点的葬区是一块约60亩的林地区域,位于龙泉山上一处山头,前有水库背靠山林,环境安静秀丽。整个葬区没有过多装饰,只是在林下空间围上小块区域,用于安放骨灰和摆放纪念物品。

从仪式开始到结束,全程约1个小时,杨华的脑海中不断闪过自己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晚年间母亲离开家乡伴我在大湾区生活多年,现在也算是‘落叶归根’了。”

值得注意的是,仪式中还有一个余灰移拿环节,即将骨灰从原来的容器进行转移。据悉,项目组通过特殊材料特制了一款可降解的骨灰坛,“骨灰本身也是微量元素,埋进土里,不久之后就会一同化为树木的肥料。”成都兴东乡村发展集团下属东森公司总经理谭金文说。

在志愿者们看来,这为树葬提供了更深刻的含义:随着树木生长,这棵树仿佛成为故人生命的另一种寄托和延续。

杨华说,原本应该是一个伤心的时刻,但当骨灰坛放进土里的那一刻,她的心中马上释然了。在悬挂认养证书的地方,她特意为母亲挂了一块纪念牌,上面写着:愿妈妈在天堂天天开心。

保护环境的同时,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

树葬作为生态安葬的形式之一,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接受。记者了解到,龙泉驿区生态纪念林试点项目,是成都高效利用林业资源、破解殡葬用地矛盾的一次探索,与经营性墓园提供的树葬服务有比较大的区别。

先看用地。成都作为人口高度集中的大城市,殡葬空间紧缺的问题存在已久。作为全国林改建设试点区域,生态纪念林所在土地性质仍然为林地,加上不设传统的硬质墓穴和墓碑,搭配可降解的骨灰坛,既保护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率也大大提高。

价格则是吸引首批生态纪念林认养志愿者的另一大因素,此次认养和配套服务不涉及任何费用。杨华介绍,此前,其母亲的骨灰已经在殡仪馆摆放了一年多,这与经营性墓园高昂的价格有关。生前母亲持续患病,花掉不少积蓄。杨华从多处墓园了解到,成都市最常见的墓穴葬均价在七万元以上,即使只是在墓园墙上挂一个纪念相片,费用也要上万元,这些价格放在深圳或香港则更甚。

谭金文表示,后续规模化运营后,生态纪念林也主要为公益性质,仅收取日常管护树林的成本价格。

建设过程中,项目组就纪念林的设计有所考量。谭金文前期考察过许多在墓园中提供树葬的服务,他都不太认可。“大多数还是做的硬化墓穴、墓碑,树在其中反而像个摆设,长期下去仍然影响土地功能。”因此,项目方坚持不建墓碑、墓穴,只是在纪念位前放置了一块石头,上面标注逝者的基本信息。他透露,后续还将运用二维码等技术代替传统的墓志铭,为亲属提供更加便捷的哀思方式。

2021年,成都市被确定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之一。根据《成都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实施方案》,除了龙泉驿区,崇州市、彭州市也正在加速推进纪念林建设试点项目。

龙泉驿区农业农村局森林资源管理科有关负责人介绍,龙泉驿区生态纪念林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为850亩,前期作为生态纪念林试点的区域,计划每亩按40株大树进行布局,后续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种植的树种也将有更多选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