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蒸汽波到蒸汽朋克——Cyberpunk-赛博朋克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蒸汽波到蒸汽朋克——Cyberpunk-赛博朋克篇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taptap.cn/moment/15215949867124099

赛博朋克,一个融合了高科技与低生活、虚拟与现实、光明与黑暗的未来世界想象,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已经成为科幻文化中最具影响力和辨识度的流派之一。从文学到影视,从游戏到艺术,赛博朋克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寓意,持续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创作者和爱好者。本文将深入探讨赛博朋克的起源、发展脉络及其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带领读者领略这个迷幻而迷人的未来世界。


(题图来自CDPR游戏《Cyberpunk 2077》)

一、什么是赛博朋克?

在探讨赛博朋克之前,我们先来理解“朋克”这一概念。朋克(Punk)作为一种音乐风格,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车库摇滚(Garage Rock),在70年代逐渐发展兴盛。朋克摇滚不仅是一种音乐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宣扬自由精神,倡导用宣泄与张扬的态度对待一切,用音乐完成肉体与精神的双重解放。

赛博朋克(Cyberpunk)则是在朋克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科幻类型。通过维基百科的定义,赛博朋克主要描写未来世界,构建了一个“忽视市民生活与着重技术发展”的社会形态,即“贫富不均与技术垄断”的社会形态。赛博朋克设定下的社会通常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或科学成就,例如人工智能、人机交互(cybernetics)等设定正是赛博朋克风格中常见的,用来表现科技水平的元素。与此同时,赛博故事中也会包含一定程度的社会崩溃以及激进行为,总之,科学与叛逆时刻改变着赛博朋克社会的一切。

赛博朋克风格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的新思潮(New Wave)科幻小说运动。以Philip Kindred Dick、Roger Joseph Zelazny等多位科幻作家为代表,他们以毒品文化、科学技术、性文化为例,深入研究了这些时代产物的社会性影响。作家们一方面试图在作品中结合这些时代产物,一方面又避免陷入早期科幻作品的乌托邦风格的桎梏,最终Cyberpunk风格雏形出现在了读者视野。

二、赛博朋克的背景与特征

赛博朋克最大的特征就是“赛博(Cyber)”,它意为网络。赛博朋克绝对不能绕开的一个特征就是社会中形成的极端成熟便利的互联网体系,人们的生活很大一部分已经升格进了网络,网络空间的虚拟与现实空间的真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虚幻与真实的激烈碰撞是故事中常见的桥段,赛博朋克风格作品的主题也会随之向人性、社会问题等方面升华。

作家Lawrence Person曾归纳过赛博朋克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与精神价值:

“赛博朋克风格故事中的主角通常被社会所边缘化,他们是人群中的异类并且孤独的生活,在他所在的这个社会中,技术变革、数据爆炸、人体改造等技术正在时时刻刻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不同于阿西莫夫的《基地》,Frank Herbert的《沙丘》等作品把故事背景设定在遥远的未来或者浩瀚的宇宙,赛博朋克故事大多发生在近未来的地球社会,其情节多围绕人工智能、黑客入侵或者“托拉斯”冲突等主题展开,这种设定拥有明显的后工业化反乌托邦思想,在这种世界观下,各地域文化交流碰撞,而技术发展泛滥无序(东西方元素杂糅的科技城市正是赛博朋克的一大特征)。

在早期,赛博朋克风格的作品在影视上与“黑色电影”相呼应,在文学作品上则多以侦探小说形式展开。后来,伴随着从事相关创作的作家数量提升以及赛博朋克风格在各个文化区域的传播(尤其是来到日本),赛博朋克已经从最初的“新思潮”科幻文学运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的科幻作品体裁。

三、赛博朋克的发展历史

1968年,Philip K. Dick撰写的原始赛博朋克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首次出版,小说全面描写了后经济启示录背景下的反乌托邦未来世界。故事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的道德问题,相比于阿西莫夫的Robot系列,这部作品显然更加趋于“现实主义”。在1982年,由小说原著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彻底掀开了科幻电影的新纪元,一年后(1983年),另外一部作品《Johnny Mnemonic》将赛博朋克推向了大众视野,这个故事在几年后也被改编成为电影,其中数码化人类的设定十分具有想象力。

在1983年,作家Bruce Bethke创作一篇名为《Cyberpunk》的短篇小说并投递到《Amazing Stories》杂志社,这个小说标题的复合词被阿西莫夫科幻杂志社编辑Gardner Dozois收录并且出现在他的社论中。Bethke曾表示:

“这个单词(Cyberpunk)由两部分组成,一个用于技术(指cyber),一个指那些麻烦制造者(指punk),而把它们组合成这样一个复合词,则包含了高科技与朋克精神双重意味。”

就在Bruce Bethke发布小说《Cyberpunk》那年,William Gibson的小说作品《神经漫游者》也正式出版,这部科幻巨著为读者展示了一个虚拟现实代替真实世界的赛博朋克未来世界图景,故事中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线上网络,大家已经完全沉湎于这个虚拟的世界。

有意思的是,这部作品名为《Neuromantics》似乎是有意双关词汇“New Romantics”,而这正是一种出现在新思潮运动中的流行音乐术语。

Bruce Bethke对于本作有如下的褒奖:

“(新思潮)运动作家就该叫作”神经漫游作家“,因为有太多的作品很明显就是在有意模仿《神经漫游者》。”

随之以后,Gibson的《神经漫游者》成为了业界标杆,以至于后来的赛博朋克风格作品都或多或少带有这部作品的影子,这种主题的限制如同思维的禁锢,更后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批评赛博朋克风格作品的模式化与粗制滥造(而这些劣质品又多以《神经漫游者》等老一辈著作为参考)...

但是纵使如此,因其固有的内涵与影响力,Cyberpunk依旧成为科幻作品中经常出现或采用的场景,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子流派在赛博朋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多的风格价值,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现代)蒸汽朋克(Steampunk),而关于蒸汽朋克,则正是下一篇文章我要讨论的主题。

四、经典影视作品

1.《阿基拉》(1988)

这是一部不需要解释的佳作,是值得反复观摩的神作,《阿基拉》在整个赛博朋克风格的发展中也拥有重要作用,有人认为日本赛博朋克正是发端于1982年《阿基拉》漫画的出版。而《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铳梦Battle Angel Alita》,《星际牛仔Cowboy Bebop》和《铃音Serial Experiments Lain》等经典科幻作品也在随后几年推出,日本动漫在当时极其鼎盛,被称作“黄金时代”。

影评人“梦里诗书”对此写道:

“《阿基拉》是一部带有浓郁末世情节的科幻动画,在这部电影中大友克洋借科幻之手所一展的反乌托邦寓言是如此的深邃,电影透过一个光怪陆离的超现实末世构建,核心在于人类缔造文明后,高度发达的文明最终也会令人类走向灭亡,这种极为超前的内核构思使其作为一部1988年的作品,即便在今时看来仍旧具有前瞻性,于此中电影所着力的并不单止于科学与人类的关系,对宗教集权的讽刺,同样发人深省。”

2.《攻壳机动队》系列

源于漫画家士郎正宗的同名漫画,这部动画是许多人的最爱。就其质量而言,极端精致的作画和设定令人瞠目结舌,插曲《傀儡谣》的诡异令人胆颤与敬畏,而甚至连《黑客帝国》都会借鉴的经典片头也足见本作的创作实力。实际上,《攻壳机动队》是一个系列作品,其中押井守监督执导的剧场版以超越时代的剧情和作画令人惊艳,而神山健治监督导演的两季番剧则更好的塑造了“公安九课”群像以及塔奇克马,东方隽永的文化和哲学混合以西方实用主义和虚拟网络,一种新旧碰撞,人机碰撞就此产生,这几乎是只属于东方人才能领悟的文化内核。以至于后来好莱坞启用斯嘉丽扮演主角草薙素子,翻拍这部《攻壳机动队》,结果除了一捧特效爆米花就难以再有原作的韵味。

3.《星际牛仔》(1998)

这部动画凑齐了渡边信一郎和菅野洋子...但是严格来说,《星际牛仔》更应该算是一部单纯科幻作品,一部公路片,西部片。但是作为《阿基拉》横空出世之后日本动画的扛鼎之作,就为了“布鲁斯和青椒肉丝”,为了那句“See you cowboy,someday,somewhere!”,为了那首《THE REAL FOLK BLUES》,也值得将其列入其中。

菅野洋子同样参与了《阿基拉》的作曲,事实上《星际牛仔》的配乐以及相关同人衍生音乐作品在曲风上与赛博朋克风格十分契合。

4.《玩家一号》(2018)

由恩斯特·克莱恩同名小说改编,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玩家一号》绝对是一部令无数游戏玩家欢呼雀跃的作品,影片拥有数不尽的游戏彩蛋,跌宕精彩的剧情,还有赛博朋克背景的世界观,这一切都使得这部作品拥有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双重价值。

虚拟世界,饿殍遍地,公司财阀,自由反抗,这一切要素都是那么熟悉。然而故事却依旧有着浅显的主题,即奋力抗争与热爱生活,无论是与大财阀对抗还是彩蛋冒险亦或是遇见爱情,这一切都是这么经典,这么精彩。

5.《银翼杀手》(1982)

《银翼杀手》将赛博朋克带到了大众视野当中,是这一风格发展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原著作者Philip K. Dick评论该部影片:“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主题是Rick Deckard(主角 仿生人)在追捕仿生人过程中不断丧失人性,而与此同时,仿生人却逐渐显露出更加人性的一面。最后,Rick必须扪心自问:我在做什么?我和他们之间的不同本质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不同,那么我到底是谁?”

时光网影评:“《银翼杀手》是80年代最为优秀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科幻电影:它的节奏较为缓慢,但风格性十足;带着强烈的反思气质和人文精神;影片的内核(故事、影像、构思)具有相当纯正、坚硬的科幻味道;特效的目的在于让观众完全融入到影片的氛围中去而不是眩耀技巧,刺激感官——大部分优秀的80年代科幻片,都具有这些特点。在它之前,科幻电影中的未来世界多半一尘不染,秩序井然,充满了机械崇拜的味道。本片中的未来社会却潮湿阴暗,西方文明已经崩溃,东方文明(影片中的大量细节暗示是日本)成为当时文化的主导,先进的高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与混乱的人类生活交织在一起。颓废的美感,伤感忧郁的情绪,迷幻的音乐,反乌托邦精神,质疑世界本质的虚无主义……这种赛博朋克(cyber-punk)风格影响了很多的科幻影片。”

五、经典游戏作品

赛博朋克体裁的游戏作品多如牛毛,佳作众多,以下是几部代表作品:

1.《勿忘我》(Remember me)

2084 年,新巴黎。个人记忆现在可以数码化、购买、出售和交易。仅余的私隐和亲密关系已被清扫净尽,似乎是自 21 世纪初社交媒体爆炸性增长的逻辑。市民本身亦已接受这个监视社会,换取智能科技带来的舒适生活。这个记忆经济给予一小撮人巨大权力,以掌控整个社会。

玩家饰演一名前精英级猎人、拥有潜入人类思想并偷走甚至左右记忆的 Nilin。政府当局害怕她的知识和能力而逮捕了她,并清洗她的记忆。Nilin 成功逃狱后,藉最后和唯一个朋友之助,想出一个大计以回复她的身分,这段寻找过去的历险,却招来创造这个监视社会的人追杀……

2.《海姆达尔》(Heimdallr)

玩家扮演黑客杰森,调查一起十五年前的离奇命案。在这个游戏世界中,你将体验到:

  • 令人动容的故事
  • 细腻的手绘画风
  • 丰富的收集探索
  • 大量的结局分支
  • 一流的游戏配音
  • 超过30首高品质原声

人人都拥有一台高速联网的智能手机,其性能也已远超十多年前的笨重电脑。快节奏的生活,许多人迷失于信息爆炸和灯红酒绿。我们手握联通世界的钥匙,却遗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3.《晶体管》(Transistor)

探索科幻主题动作 RPG 游戏《晶体管》的世界,由《堡垒》的制作团队倾情打造。《晶体管》糅合灵活的游戏模式和富有渲染力的故事情节,将需要深思熟虑的策略计划模式无缝融合到快节奏的动作体验当中。在冒险旅程中,您将拼凑线索,解开“晶体管”的谜团,找到它以前的主人。

4.《赛博朋克 2077》

《赛博朋克 2077》是一款开放世界动作冒险游戏,故事发生在夜之城。这是一座五光十色的大都会,权力更迭和身体改造是不变的主题。您扮演一名野心勃勃的雇佣兵:V,正在追寻一种独一无二的植入体。只要得到它,就能掌握获得永生的关键。您可以自定义角色的义体、技能和玩法,探索包罗万象的城市。您做出的选择也将会对剧情和周遭的世界产生影响。

结语

赛博朋克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寓意,持续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创作者和爱好者。从文学到影视,从游戏到艺术,赛博朋克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寓意,持续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创作者和爱好者。这个迷幻而迷人的未来世界,不仅是一个虚构的想象空间,更是一个映射现实、引发思考的镜子。让我们融入这霓虹,一跃而下,跳入这网络数据的漩涡,去体验一场冒险,一段奇遇,一次思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