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港大医学院大数据分析首证:氯氮平导致血癌风险极低,临床应用安全

创作时间:
2025-03-21 08:14:0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港大医学院大数据分析首证:氯氮平导致血癌风险极低,临床应用安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med.hku.hk/zh-hk/news/press/20250102-hkumed-confirms-clozapine-safety-with-first-big-data-evidence-on-rare-blood-cancer-cases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研究团队最新研究证实,高效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导致血癌的发病风险极低。研究团队利用香港医管局的40万份医疗大数据,进行全球首个针对氯氮平与血癌发病关联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平均每一万人使用氯氮平一年,仅增加不到6例血癌,远低于此前西方研究的估计。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港大医学院)的跨学系研究团队,利用医院管理局的40万份医疗大数据,进行全球首个针对高效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与血癌发病关联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使用氯氮平导致血癌的发病风险极低,平均每一万人使用一年,仅增加不到6例血癌,显示此药的临床应用安全。该团队指出,虽然早前西方初步研究曾指服用氯氮平可能显著增加血癌发病风险,但在香港乃至世界各地使用该药时,已有严格的血液监测措施。因此,该团队建议香港卫生署及各地药监机构无需进一步限制氯氮平使用或发出特别警告,以便及早用药有效治疗精神病。有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PLOS Medicine》期刊。

背景

氯氮平是目前唯一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抗精神病药物,其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精神病症状,并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被视作“最后一道防线”的药物选择。然而,最近芬兰和美国的研究显示,氯氮平或与血癌风险显著增加有关,但因数据限制和研究设计等原因,目前尚无法有效估算服用氯氮平所导致的血癌病例数字,因此这风险的临床意义尚待确定。

研究方法及结果

港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利用医管局的全港电子健康纪录作综合纵向回顾,从2001年至2022年21年间的40万份数据中筛选,追踪其中约一万名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记录从首次使用药物开始七年间健康状况随访,并检视血癌发病情况。研究结果发现:

  • 血癌的绝对风险非常罕见:在追踪的一万名患者中,约七年间仅39人发展为血癌,在统计调整后,估算平均每一万人使用氯氮平一年仅增加少于6例血癌。
  • 与西方研究结果吻合:氯氮平服用者与对照组相比,血癌的加权发病率比估计为2.22,表明氯氮平与血癌发病确有些微关联,这与先前芬兰和美国病例对照研究的发现一致。
  • 无其他癌症风险:研究观察所得,其他癌症风险并无增加。

研究意义

领导该研究的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兼临床医学院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助理教授黎子骏教授表示:“回应西方研究指服用氯氮平会显著增加血癌发病风险,我们旨在提供可靠实证,助全球患者和医护人员了解药物的安全性。现时的血液监测措施已十分完善,加上我们的数据显示服用此药后患血癌的概率极低,病人无需过分担心氯氮平可能引起的血癌风险。临床上,医生应该权衡此药的风险和益处,同时考虑氯氮平与血癌关联的罕见性,按病人需要作出适切安排。”

他补充:“由于香港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数据可以即时连接并按准确时序记录,研究人员能够即时利用大数据,有效地解决许多临床医疗的问题,而这项研究突显本港医疗大数据的关键优势及其在药物安全监测上的应用潜力。”

研究团队目前正在重新检视其他精神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特别是癌症风险及其整体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黎教授指出:“我们希望通过跨学科合作和努力,能更好地帮助日常的临床决策,使精神疾病患者的药物使用更加安全和有效。”

关于研究团队

这项研究由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兼临床医学院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助理教授黎子骏教授,和深圳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柴懿博士共同领导,共同第一作者为港大医学院药理及药剂学系研究生胡宇琪和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助理教授高乐博士。其他作者包括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黄志威教授和吴珮佩医生、临床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张颖宗医生、罗嘉莹医生、李芷琪医生和陈冠南博士,以及药理及药剂学系郑永德博士和陈慧贤教授。

鸣谢

这项研究由创新科技署AIR@InnoHK计划资助设立的医卫大数据深析实验室(D24H)支持。研究中使用的数据由医院管理局提供,并获英国剑桥大学Martin Roland教授提供宝贵建议。


港大医学院黎子骏教授(右三)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首证服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导致血癌发病风险极低,临床应用安全。

本文原文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