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武清区以产业协同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创作时间:
2025-03-21 09:10: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武清区以产业协同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PBE2U1U0514W7VO.html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以来,武清区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产业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11载岁月流转,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持续铺展。武清,作为京津冀版图上的璀璨明珠,借产业协同之力,绘就了区域协同发展的蓬勃盛景!

从高端制造到科技创新,从现代物流到总部经济,武清聚焦产业前沿,精准发力。借助京津冀三地资源互补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吸引众多知名企业纷至沓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产业园区内创新活力澎湃。

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这一关键节点,武清正以产业为翼,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振翅高飞,续写协同发展的精彩篇章!

深化产业合作,打造协同新高地

紧扣天津“一基地三区”定位,武清区深挖与京津的产业合作点和互补点,积极搭建平台,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与北京海淀区、北京经开区等多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加强区域内产业园区间的协同协作与联合招商,区域产业对接撮合也已常态化开展。

产业新城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主阵地

京津产业新城作为武清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平台。在这里,智能科技、生物医药、云数据应用等6条重点产业链正不断完善,形成了集群发展的态势。截至目前,区内拥有北京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企业261家,它们紧密协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在京津产业新城的建设中,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地生根。天大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依托天津大学的科研优势,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开展前沿研究和成果转化,为武清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特变电工“六中心一基地”项目建成运营后,在电力装备制造领域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辐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为武清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吸引了更多上下游企业的聚集,进一步完善了产业生态。


“京津研发-武清转化”模式成效显著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京津研发-武清转化”的模式成效显著。其中,位于武清开发区的膜力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该公司依托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的交叉研究成果,聚焦新材料领域,主要从事医用与工业用中空纤维膜新材料等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总经理孙戴鑫表示:“武清区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营商环境优质高效,让企业得以在武清安心投资、放心创业、舒心发展。”

今年2月,膜力科技决定落户武清,打造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于一体的新材料科技企业。像膜力科技这样的企业在武清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在这里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现了产业化。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

武清区还积极参与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该生态港规划总面积8000亩,北京、天津、河北各建一个园区,其中天津的园区位于京津产业新城的京清汽车产业园。目前,生态港已迎来首批拟入园企业。建成后,它将推动京津冀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

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

此外,武清区在大数据产业方面也成果丰硕。高村数智创新园作为武清发展数字经济的主阵地,已成为京津冀地区距离北京核心区最近、规模最大、算力最强的专业智算产业聚集区之一。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中国联通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园等项目纷纷落地。园区在建项目完工后,数据中心、算力中心机架规模将达10万架,成为京津冀的“数据大脑”,满足了首都经济圈人工智能大模型、金融、互联网等产业的算力需求。

11年协同共进,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之路越走越宽!武清,这片活力热土以开放包容之姿汇聚京津资源,释放产业动能。未来,武清将继续秉持初心,以产业为驱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续写辉煌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