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慢跑+快步走」间歇训练:5大优势与2种训练方式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超慢跑+快步走」间歇训练:5大优势与2种训练方式详解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marieclaire.com.tw/beauty/health-fitness/84794
「超慢跑+快步走」vs. 只有「超慢跑」的好處:
結合超慢跑和快步走訓練,相較於只有單純的超慢跑訓練,會有以下5項優勢:
- 降低運動傷害風險
- 超慢跑雖然強度低,但長時間跑步仍可能對膝蓋、腳踝產生負擔。
- 快步走減少關節衝擊,可作為緩衝與恢復方式。
- 提升燃脂效果(更適合減肥)
- 超慢跑主要消耗脂肪,但如果配合快步走,可以延長運動時間,進一步提高脂肪燃燒。
- 快步走消耗的熱量較低,但在長時間訓練後,仍能增加總消耗量,有助於減脂。
- 持續下去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即使休息時也能消耗更多熱量。
- 改善心肺耐力與心血管健康
- 超慢跑能鍛鍊有氧基礎,而快步走可以增加低強度運動的持續時間,強化心肺功能。
- 長時間進行能增強心肺功能,降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風險。
- 交替變換節奏,避免心肺適應單一強度,提高整體運動效益。
- 減少疲勞,提升運動持續性
- 只有超慢跑,長時間下來可能會累積疲勞,也容易倦怠,影響身體的恢復功能。
- 穿插快步走能降低疲勞感,使你能維持更長的訓練週期。
- 減輕壓力,改善心理健康
- 規律的低強度運動能促進大腦分泌多巴胺和血清素,減少焦慮和壓力,幫助改善睡眠。
Photo/pexels.com
「超慢跑+快步走」2Way訓練方式:
方式 1:間歇交替法
適合新手、想減肥的族群、以及長時間持續運動的人
- 步驟:
- 超慢跑 5-10 分鐘(暖身)
- 快步走 5-10 分鐘(恢復心率)
- 超慢跑 15-30 分鐘
- 快步走 10-15 分鐘(收操)
頻率:每週 3-5 次
好處:減少心率飆升、降低受傷風險,適合長時間運動燃脂。
方式 2:長時間混合法
適合有一定基礎,想提升耐力的族群
- 步驟:
- 超慢跑 30-40 分鐘
- 快步走 20-30 分鐘
- 收操伸展
頻率:每週 4-6 次
好處:可長時間維持運動,消耗更多脂肪,提高有氧耐力。
Photo/pexels.com
每週運動頻率與時間:
- 每週至少4~5次,每次40~60分鐘,才能有效啟動脂肪代謝。
- 運動時間超過30分鐘後,身體才會開始大量消耗脂肪,因此持續時間很重要。
結合飲食調整:
- 高蛋白飲食:幫助修復肌肉,提高基礎代謝率(如雞胸肉、蛋、豆類)。
- 低GI碳水化合物:避免血糖快速上升,減少脂肪囤積(如糙米、燕麥、地瓜)。
- 健康脂肪:適量攝取堅果、酪梨、橄欖油,提高脂肪燃燒能力。
- 運動前可適量補充碳水(如香蕉、全麥麵包),提升運動表現。
早晨空腹進行,燃燒更多脂肪:
- 空腹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可以優先燃燒脂肪,但如果容易低血糖,可以先吃點輕食(如堅果或優酪乳)。
注意事項:
- 避免運動過量:長時間或過度頻繁運動可能會導致疲勞與代謝降低,反而不利減脂,若出現過度疲勞、心率過高,應適當休息。
- 穿著合適的跑鞋:選擇具有良好避震功能的運動鞋,減少對膝蓋和腳踝的負擔。
- 保持正確跑步姿勢:上半身放鬆,核心收緊,步伐輕盈,避免腳跟重擊地面,以減少關節損傷。
- 確保補水:運動前後補充水分,避免脫水影響運動表現與代謝。
- 可搭配肌力訓練:每週進行2~3次肌力訓練(如深蹲、硬舉、核心訓練),幫助增加肌肉量,提高燃脂效率。
Photo/pexels.com
热门推荐
论非法学方向在现代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性
属虎人适合佩戴哪些吉祥物?
《向上生长》读后感合集:15位读者的深度感悟
研究揭示:带状疱疹疼痛持续时间与疼痛强度密切相关
弹冠相庆是什么意思?
锁骨骨折保守治疗好还是手术好
掌握三大技术指标:识别市场趋势的关键与局限
觅长生情分多少到亲密
纳米镍钛记忆合金的性质及应用介绍
科普 | 认识正确度、精密度和准确度之间的关系
递延所得税负债什么时候确认
递延所得税负债计算方法是什么?
周易初九什么意思
桥梁设计创新在城市建设中的工程美学实践
2025山西工商学院王牌专业名单:含分数线与认可度最高的专业
泥鳅的营养价值比深海鱼更丰富,营养师总算说了实话!
男生时尚潮流搭配指南:提升你的穿搭风格
昭通市天麻研究院提升天麻“含金量”
下沉市场的营销策略有哪些 如何开拓下沉市场
深圳共享单车出行研究报告
留学美国,为什么说纽约是全美艺术娱乐之都?
如何寻找完整源码:从开源代码库到在线课程平台
管理不配合下属的关键技巧,提升团队协作
什么是麦芽糖醇液
为什么液态金属导热材料在高性能散热中崭露头角?
位置: 地段在房产中的重要性
国企央企的工作体验会比私企强吗?
咳嗽迁延不愈如何应对?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是尊重别人的三观
刻蚀工艺挑战,如何应对复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