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从药用到观赏的全能植物
金银花:从药用到观赏的全能植物
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植物,不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也是一种美丽的观赏植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金银花的植物特征、种植方法、繁殖方式以及开花形态等信息。
金银花(学名:Lonicera japonica),别名忍冬、双花、银花、金银藤等,属于川续断目、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原产于亚洲的中国、日本和朝鲜,后被引种至北美洲,成为难以根除的杂草。在中国,除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海南和西藏外,其他省份均有自然分布。
金银花作为常用中药,其历史可追溯至《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首次使用“金银花”这一名称,此后沿用至今。金银花性甘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功效,对细菌性痢疾和各种化脓性疾病有显著疗效。其带叶的茎枝名为忍冬藤,也可供药用,同时具有观赏价值。河南和山东所产的金银花最为著名,已开发出多种制剂,如银翘解毒片、银黄片、银黄注射液等。金银花的花语为“爱的羁绊”,6月25日为其生日花。
颜色分类:白色、黄色
茎形分类:直立
叶序分类:对生
叶形分类:卵形
光照需求:中光
开花季节:夏季
培育难度:中等
适宜温度:22℃±6℃
酸碱范围:6±0.6(pH)
金银花是一种半常绿藤本植物,幼枝呈洁红褐色,表面密布黄褐色、开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无毛。叶片纸质,形状多样,包括卵形、矩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尖或渐尖,基部圆或近心形,边缘有糙缘毛。叶片正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小枝上部的叶片通常两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叶片常平滑无毛,背面略带青灰色。叶柄长4-8mm,密被短柔毛。
金银花适应性强,对土壤和气候的选择并不严格,以土层较厚的沙质壤土为最佳。山坡、梯田、地堰、堤坝、瘠薄的丘陵等地均可栽培。
金银花主要通过种子和扦插两种方式进行繁殖。种子繁殖时,需在4月播种,将种子在35-40℃温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后拌2-3倍湿沙催芽,待裂口率达30%左右时播种。扦插繁殖则一般在雨季进行。
金银花的花期为4-6月,秋季亦常开花,果熟期为10-11月。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与叶柄等长或稍短,下方者可达2-4cm,密被短柔毛,并夹杂腺毛。苞片大,叶状,卵形至椭圆形,长达2-3cm,两面均有短柔毛或有时近无毛。果实呈圆形,直径6-7mm,成熟时蓝黑色,有光泽。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褐色,长约3mm,中部有1凸起的脊,两侧有浅的横沟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