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眼中的益生菌:认知、摄入与行业展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专业人士眼中的益生菌:认知、摄入与行业展望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hinagut.cn/articles/ss/1fb0c6a1fc4048aebe26a6394227fc4b
益生菌作为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生物,近年来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关于益生菌的功效、摄入量、产品形态等问题,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基于《2021全球益生菌产学研发展动向白皮书》中的调研数据,对专业人士对益生菌的认知和态度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
调研方法与样本说明
本次调研由北京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和分析,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进行信息收集。调研对象包括从事益生菌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者、医学工作者及企业人员等,共收集有效问卷1032份。其中,基础研究者456份,临床医生300份,企业人员(包括管理者和研发人员)165份,其他(主要为护士、营养师和学生)。
核心研究发现
受访者对益生菌的认知情况
- 受访者对益生菌的整体认知程度较高,认同益生菌对肠道和全身健康的改善作用及益生功能具有菌株特异性的特点;
-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益生菌功效声称要基于人体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其中,临床医生对循证依据的要求相对更高。
受访者对益生菌摄入的认知与态度
- 大多数受访者认同健康人可适当摄入益生菌;
- 受访者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益生菌的摄入量范围的看法不同,对0~3岁的儿童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成人每日摄入的益生菌数量应控制在50~300亿。
受访者对益生菌产品形态、菌株数、标签的看法
-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酸奶是益生菌产品的最佳形态,但也有一定比例的人认为当前常见益生菌形态均有局限性;
- 大多数受访者支持益生菌产品应含有2~5个菌株;
- 大多数受访者认同益生菌产品应明确标示全部菌株;
-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单位包装的出厂活菌数(CFU)应基于人体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实际起效的菌数而定。
受访者对益生菌产品贮运过程活菌数保有量的看法
-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益生菌产品销售过程中应全程保持冷链;
- 部分受访者对单位包装的益生菌产品在货架期活菌数保有量持“结果导向型”观点,认为只要产品有效即可,另一部分受访者认为需要保证一定的比例。
受访者对益生菌行业未来发展的态度与观点
- “过度拔高益生菌的功能,宣称包治百病”、“菌株或成分作假,忽悠消费者”、“缺乏循证证据就去宣称功能”是受访者认为最不利益生菌行业健康发展的3大行为;
- 肠胃健康是受访者最看好的益生菌创新赛道,此外,精神调节也备受关注。
受访者对益生菌产品的观点分析
受访者对益生菌的认知情况
- 受访者普遍认同益生菌的益生功能,基础研究者态度相对谨慎。51.9%的受访者完全认同“补充益生菌可改善肠道健康和全身健康”的观点,其中基础研究者中有53.1%的人选择有限认同。
- 94%的受访者认为益生菌的益生功能具有“菌株特异性”。基础研究者、临床医生和企业人士中分别有7%、5%和4%的人不同意这一观点。
- 在功能性证据方面,43%的受访者最为推崇人体随机对照试验,其次为多项RCT的meta分析(28%)。临床医生对证据的要求更高,40%的人选择了基于多项RCT的meta分析,并且仅有4%的人选择动物实验或细胞实验。
受访者对益生菌摄入的认知与态度
- 大多数受访者(55%)认为健康人可适度摄入益生菌,仅有9%的人认为健康人不需要摄入益生菌。企业人士中有49%的人认为有必要摄入益生菌,而基础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则更倾向可适度摄入。
-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受访者的态度有所不同。对于0
3岁儿童,34%的人认为不应摄入益生菌,32%的人认为摄入量应≤10亿。基础研究者(39%)更为保守,而企业人士(28%)则更为开放。对于312岁的儿童,专业人士对益生菌的摄入量具有更高的宽容度,选择最多的三个选项依次为:“≤10亿”(28%)、“10~50亿”(25%)、“不应摄入益生菌”(16%)。
- 对于成人益生菌的摄入量范围,三类受访者的选择整体趋势一致,更多集中在10~300亿CFU范围内。专业人士普遍认为益生菌摄入量并非越多越好,需要基于科学循证以及膳食摄入的合理性、安全性进行综合考量。
热门推荐
穿越千年的襄阳古城:从历史遗迹到网红打卡圣地
探访夫人城:襄阳古城的隐秘角落
山东微山:湿地保护彰显生态靓色
群山里的"老区",这样骑游"破圈"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官方发布会“搬到”微山湖 与鸟儿作伴共绘生态画卷
江苏发布10处最佳观鸟胜地 全省鸟类种类达482种
华炬律所举办商务形象培训,打造律师专业素养
全国法律研讨会召开在即,律师参会指南:提升专业能力与拓展人脉
《热辣滚烫》夺冠,2024年春节档票房破80亿创历史新高
2025春节档电影票房预测:谁将笑到最后?
2025春节档电影市场前瞻:6部大片角逐“最强春节档”
正确服用桉柠蒎肠溶胶囊,你做对了吗?
混合键合,先进封装的必经之路?
《熊出没·重启未来》春节档票房预测:15-20亿元
《熊出没》电影系列:70亿票房背后的成功密码
呼吸科明星药桉柠蒎肠溶胶囊的副作用你知道多少?
呼吸科明星药物揭秘:桉柠蒎肠溶胶囊
徐小凤:一位坚持自我、影响华语乐坛半世纪的传奇歌手
按摩、刮痧、拔罐,究竟该怎么选?
健康管理轻态化,解锁“新轻年”六大消费趋势
从解剖学的角度回答:为什么刮痧要避开脖子这个区域?
春节申遗成功背后的冷知识:差点被废除的历史
就地过年成潮流,春节冷清了吗?
春节冷清,我们该如何应对?
国际货物运输索赔指南:五大要点助你顺利理赔
熬夜购物的危害与解决方案:如何摆脱网购成瘾
2025年金价突破新高,24K金迎来投资收藏良机
66亿美元市场,年增23%:黄金纳米技术引领科技革新
拼多多再曝食品安全问题:抽检不合格频发,平台监管亟待加强
什么是摄影的“黄金时段” 如何利用它 了解摄影里的“黄金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