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环海封闭、天灾人祸、压抑无力,为何平安时代会兴起怨灵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环海封闭、天灾人祸、压抑无力,为何平安时代会兴起怨灵文化?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sa/832895133_121629164

平安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一方面,它以繁荣的文学艺术和精致的建筑闻名于世;另一方面,它却充斥着天灾人祸、社会动荡和精神压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独特的怨灵文化开始兴起。本文将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和天灾人祸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平安时代怨灵文化兴起的原因。

封闭无知滋生无穷无尽的恐惧

四周环海封闭面对未知的世界

时间倒流至平安时代,当时的每一代日本人重复着出生到死亡相同的经历,一辈子处于令人窒息无法摆脱的封闭农耕社会,白天劳作,夜晚沉沉睡去,夜幕降临无尽的黑暗包围每个人的内心。四周环海的地理特性,让平安时代的日本民众即使走到国土的尽头所要面对的还是无终点的茫然。

平安时代的京都虽说最初设计融入中国隋唐时代的洛阳和长安的时代特色,但因为日本岛国性质以及狭小的地貌,京都建设不得不缩小建筑群呈现出长方形排列形式,以朱雀路为中心轴,划分东西二京,东侧参考洛阳,西方考据长安城。

虽然如大唐的时代建筑一致,街道呈巧妙的棋盘形,各方位纵横有秩,俯瞰起来整齐划一,皇宫、居民区、官府和商业区错落有致,与其说京都是一座有着规划精致建筑的城市,不如说他的建筑风格是严谨。

虽说仿照隋唐建筑特色,但因面积有限规模狭小全没了隋唐建筑的恢弘雄伟,反而显得压抑沉闷,从而局限了日本民众的思维。

因地理环境导致的思维局限,进一步导致他们无法走出禁锢精神意识的国土,对世界一片茫然。日本人对环境不安,面对世界茫然无知,充满不确定,潜意识里他们势必会恐惧。

对未知事物的种种幻想变得幽幻起来,无知封闭滋生恐惧,这种恐惧一旦寻求不到解决之道便变成无穷无尽的恐惧,长此以往怨灵文化产生实在不足为奇。

无知应对恐惧催生怨灵

平安时代,像中国隋唐时代人们不明白夜幕为何会降临一样,日本不明白海啸地震火山为何频频爆发,也不懂为何战乱四起民不聊生。

除去对生命的不安,平安时代的人们还对自身有着更深的困惑:为何只见他人建高楼而我贫困潦倒?为何只见他人子孙满堂妻妾成群而我孤苦无依?为何空有一腔抱负无处施展?

一方面自身愁苦倾诉无门,另一方面是社会中贫富差距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带来的压力迫使他们无暇思考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平安京市区范围广大却人口稀少,只有大约15万人,城内未得到充分开发,大片农田让右京地区开发进度十分缓慢。

而左京发展形势优异的多,尤其在平安时代中期以后,贵族集中在左京北部,诡异的是他并未带动右京发展跨过鸭川延伸到平安京以外的范围。此后,京都市区不再围绕平安京而向外拓展越演越烈,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怨灵文化更盛。

无暇更无知的日本人在夜幕降临之时忧愁更甚,目不能视的黑夜更容易滋生恐惧,又因为日本早有历史认为世界属于有灵的世界,万物皆有灵,人类并非世界的唯一主体。人分善恶,灵亦分善恶。

天灾人祸频发民众无处求生

让人崩溃的叛变、制度不安

平安时代令人崩溃的叛变和制度早有预告。这一时期,在上层于首都享受着不属于这一时代的繁华之时,地方上武士以保护自己土地的名义伸展势力.组成豪族为中心的武士团,当中最为强的是源氏和平氏。

奈良时代末期,桓武天皇将首都从平城京迁移到长冈京以摆脱佛教寺院势力对朝廷的影响。然而10年不到,桓武天皇接受大臣的建议,最终迁到平安京,自此平安时代开启。

此外,平安时代非比寻常,实权掌握在太上皇手中,因太上皇居“院”,上皇在院中掌权,故又叫作院政。实权在上皇,摄政,关白,和天皇皆名存实亡。两次迁都、政权被太上皇霸占,由此便可窥见平安时代制度的不合理。

果然不久之后,上皇天皇对立,武士为自己所支持的派系而战争,史称平治之乱。也是这个时候,武士进出中央。平治之乱后,平清盛取胜一家独大,坊间流传”若不是平氏的人的话,大约就不是人”的说法。这让后白河法皇无法忍受再次挑起战争。

这场战争从1180年打到1185年,直至平氏一族在坛全灭。这些让平安时代并不平安,百姓经受着令人崩溃的叛变和制度的不合理。

求生无门转而怪力乱神

叛乱和制度的不合理最多是苦不堪言,天灾人祸对百姓的冲击则是致命的打击。平安时代更是战乱频发,安元大火、鹿谷阴谋、承平之乱、天庆之乱等等。求生无门,这些事件通通被解释成妖魔鬼怪作祟,平安时代的四大怨灵:菅原道真、早良亲王、平将门、崇德天皇,实际是四大背锅王。

以安元大火给百姓带去的绝望举例,安元三年戌时,一场大火由都城东南烧起一路燃到西北,后又殃及朱雀门、大学寮、大极殿、民部省等处,一夜之间火到之处皆化为灰烬。

大火吞噬的不仅是一座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更是平安时代百姓对平安生活的希望。那场大火,牛马损失多得不计其数,烧了公卿家十六轩,其他在大火中化为灰烬的人家不可胜数。据说三分之一的都城的都被烧掉了。

再说承平之乱,两起反乱同时发生,东边战乱不停,西边战乱又严峻。平将门继亲族之间的私斗,又夹杂需要调停富豪和首领之间的纷争,公然不服从朝廷。

将门轻松压制关八州自立新皇,可是不久就被平贞盛、藤原秀乡等官府的追讨军击败而战死。心惊胆战的战役灾祸激发人们的求生欲,然后此种情形求生无门才是最终结果,求生无门转而怪力乱神。

事实上,日本自古就有着非常浓厚的泛灵信仰,山林、湖泊、田野无处不有鬼神,认为国土之上“八百万神灵”。平安时代怨灵文化有着肥沃的生长土壤。

为何压抑的平安时代必定催生怨灵文化?

平安时代压抑含恨而死的众人

日本的文化中,“怨灵”指的是死前心怀怨愤、怨气冲天、死后不去或者无法转世为人,从而化身为魔、祸害社会的灵体。为什么压抑的平安时代必定催生怨灵文化?原因之一便是平安时代压抑含恨而死的知名人太多了。他们的不满怨念众所周知。

上述提到的四大怨灵,他们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怨灵不得不提崇德天皇。这位怨灵的身份是万人敬仰的天皇,一生享有着普通人无法享受的尊荣。尊贵如斯,在如此压抑的平安时代,他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化身怨灵。终身是颗棋子,至死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实权。

父亲在,被父亲控制;父亲死,终于有出头之日发起“保元之战”,却败给自己的兄弟,连手下的武士都遭到大屠杀;最后被流放讃岐,常年以青灯古佛相伴,用鲜血抄录5大部佛经,殷切的希望费尽心血的经书放置京都寺庙,这一卑微要求被无情拒绝被言语羞辱。

崇德上皇流放8年精神被时光消磨到崩溃,不理发不剪指甲相如天狗般。崇德天皇死前耿耿于怀,忧愤中写下血书,发誓化为日本魔王,“为君戮民、为民弑君”。因相貌如天狗,民间传言他死后化为“大天狗”怨灵。日本人认为酒吞童子、九尾狐玉藻前、大天狗是最厉害的3个妖怪,而大天狗是法力最高强的。

崇德上皇死后,京都2场大火外加一场大饥荒,再之后是长达700年的武士专权可谓灭顶之灾,压抑而死的人,随之而来的从天而降灾祸,自然而然催生出怨灵文化。

别有用心之人对怨灵文化的操控

丑化天皇,把天皇塑造成天狗怨灵,降低天皇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威望,从根本上动摇天皇的地位。武士阶层从崛起到掌握实权过程顺利完成,无疑他们成功了,他们对怨灵文化的苍空让天皇再也不能掌握统治权力,皇帝除了象征再无其他意义。

平安时代可以说是日本最后一个古代,平安时代之后是整个古代历史社会性质的转变。社会巨变,怨灵文化兴起少不了有心之人的推波助澜,为达到目标用怨灵文化操控人们心智,思想上的控制绝对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平安时代前,天皇主政,最高的实权掌握在天皇手中,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只是后来皇帝的存在仅仅是是古代尊贵地位的象征。平安时代是天皇掌握政府,拥有权力的顶点,也是古代文学的顶峰。平安时代武士阶层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壮大意味着地位的膨胀,武士阶层光明正大从贵族夺取权力,建立幕府。

镰仓幕府成立标志着日本中央贵族掌权的时代结束,日本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才是政治中心。往期历史中地位低的武士登上历史舞台,“武士道”变成日本精神支柱。对怨灵文化的助长帮助试图壮大武士阶层的人达到了他们所求的目标。

恰逢天灾人祸,又因封闭无知求生无门,再加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的操控,怨灵文化在平安时代兴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怨灵文化带来的恐惧虽然笼罩着平安时代的日本人,但日本文学在此时繁荣起来,原本颓靡的日本经济进入发展的高速时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