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86125311.html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心电图概述

心电图(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

定义:心电图是基于心脏电生理活动的一种记录方法,通过电极将心脏电活动的微弱电流传递到心电图机,再经过放大、滤波、记录等处理,形成可视的图形。

发展历程:心电图技术自1902年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和改进,从最初的弦线式记录到现代的数字化记录,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现状: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电图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如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心电监测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临床应用价值

  • 诊断价值: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对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治疗监测:心电图监测可以实时观察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变化,对于药物治疗、心脏手术等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心电图波形识别

  • 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形态钝圆,在心电图上呈现向上或向下的小波。P波宽度一般不超过0.11秒,若P波增宽或双峰,则可能表示左心房肥大或双心房除极。

  • 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电位和时间的变化,是心电图上最显著的波群。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向上的波为R波,接着向下的波是S波。QRS波群时限为0.06~0.10秒,若超过此范围,则可能表示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等异常情况。

  •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形态两肢不对称,前半部斜度较平缓,而后半部斜度较陡。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同,若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则可能表示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异常情况。

心律失常波形分析

  • 房性期前收缩:是指心房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放冲动,引起心脏收缩。心电图上表现为在P波之后,提前出现一个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的P'波,且P'-R间期大于0.12秒。

  • 心房颤动:是指心房内产生每分钟达350-600次不规则的冲动,导致心房壁肌肉快而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

  • 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形态正常,但P-P间距不规则。

心肌缺血与梗死波形分析

  •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压低、T波倒置或低平等现象。

  •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心电图上表现为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和T波倒置等现象。根据梗死部位不同,心电图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心电图检查操作规范

  • 患者准备与体位要求:向患者解释心电图检查的过程和目的,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要求患者保持平静呼吸,避免深呼吸或屏气。一般采用仰卧位,全身放松,四肢自然平展,避免肌肉紧张。

  • 电极放置位置及注意事项:肢体导联电极通常放置于四肢末端,如手腕和脚腕处,应紧贴皮肤。胸部导联电极需放置在指定位置,如胸壁或心前区,注意避免电极与皮肤之间有空隙。放置前准备确保患者皮肤干燥、清洁,无过多毛发或污垢,必要时可剃除毛发。粘贴牢固确保电极粘贴牢固,避免在检查过程中移动或脱落。

  • 检查过程中常见问题处理

  • 心电图基线漂移可能是由患者呼吸、肌肉活动或电极接触不良引起,应调整电极位置或嘱患者平静呼吸。

  • 心电图波形异常如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波形异常,应及时确认并记录,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

  • 干扰和伪差如电源干扰、肌电干扰等,应检查设备接地、电极连接等是否正常,或重新调整电极位置。

  • 患者不适如患者感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检查,并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心电图解读技巧与方法

  • 心率计算:通过测量RR间期(或PP间期)计算心率,RR间期指的是两个相邻R波峰之间的距离,代表心室除极到复极的时间。

  • 心律判断:通过观察RR间期是否规整来判断心律是否整齐,若RR间期不规整,则表明心律不齐。

  • 分析各波形形态及变化

  • 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正常情况下时限小于0.12秒,若P波增宽或双峰,可能提示左心房肥大或双心房肥大。

  •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正常情况下QRS波群时限为0.06-0.10秒,若QRS波群增宽,可能提示心室肥大或束支传导阻滞。

  • ST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的过程,正常情况下ST段应处于等电线水平,若ST段抬高或压低,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正常情况下T波形态两峰,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若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可能提示心肌缺血或电解质紊乱。

  • 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对比患者之前的心电图,观察心电图是否有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心脏病变的发展趋势。

  • 结合其他检查:心电图需与其他检查如心肌酶、超声心动图等相结合,以全面评估心脏功能及病变情况。

  • 结合临床病史进行综合判断: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对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

异常心电图案例分析

  • 心律失常型心电图:P波、QRS波群、T波等异常,可见于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等。

  • 传导阻滞型心电图:传导时间延长或中断,如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等。

  • 心肌缺血型心电图:ST段压低、T波倒置或低平,常见于冠心病、心绞痛等。

  • 异常Q波型心电图:Q波异常增宽或增深,可见于心肌梗死等疾病。

典型案例分析

  • 病例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高尖,Q波异常增宽。

  • 病例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电图,可见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上性早搏,QRS波群形态及时限多正常。

  • 病例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完全脱离,心室率低于60次/分。

鉴别诊断思路

  • 观察心电图波形:注意P波、QRS波群、T波等波形是否异常,以及ST段的改变。

  • 分析心律:判断是否为窦性心律,是否有心律失常,以及心律失常的类型。

  • 评估传导系统:注意传导时间是否延长,是否存在传导阻滞。

  • 结合临床信息: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对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 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冠心病: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能够发现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部位及程度。

  • 心律失常:心电图可以准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室速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心肌病变: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肌的病变情况,如心肌肥厚、心肌扩张、心肌病等,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 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在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发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等特征性表现。

  • 在其他系统疾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 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等,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发现其对心脏的影响,为治疗提供依据。

  •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脏的电生理变化,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能够连续记录患者日常活动中的心电图变化,对于捕捉偶发性心律失常、短暂性心肌缺血等具有重要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