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块的心脏支架你敢用吗?救命稻草还是过时技术?
700块的心脏支架你敢用吗?救命稻草还是过时技术?
王大伯多年来深受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折磨。去年底,医生发现他的心血管严重堵塞,建议立即进行心脏支架手术。但王大伯从网络上看到过一些关于支架的负面报道,心生恐惧,坚决拒绝手术。
几个月后,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有一天胸痛发作后,服用速效救心丸也无济于事。紧急送医后,医生告诉他必须立即手术,否则生命危在旦夕。然而,王大伯仍坚持己见,最终,他的生命在犹豫和误解中逝去,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王大伯的故事令人痛心,也引发了关于心脏支架的诸多争议。心脏支架真的“缺德害人”吗?还是我们对它存在误解?
心脏支架是一种用于疏通堵塞冠状动脉的医疗器械,它可以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这一曾被贴上“昂贵”与“滥用”标签的医疗器械,曾在医疗行业内掀起了一场风暴。
过去的高价源于复杂的流通环节和高昂的利润追求,导致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与此同时,一些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支架植入,这不仅是医疗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患者健康的潜在威胁。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对此公开批评,在中国医疗领域引发了对合理使用心脏支架的深刻反思。
转折发生在2020年,我国政府启动了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直接让医院与企业对接,降低了心脏支架的成本。心脏支架价格迎来巨变,从原先的1.3万元陡降至700元左右,极大地减轻了患者负担,也让心脏支架从云端落入寻常百姓家。
这一政策不仅保障了患者就医权益,更通过挤压中间环节水分,有力打击了支架滥用现象,重塑了医疗领域的公正秩序。
然而,尽管心脏支架的价格已经降低,但很多人仍然对它心存疑虑。有人认为心脏支架在国外已经被淘汰,国内也在逐渐停止这项手术。但事实并非如此,心脏支架在国内外都仍然被广泛使用,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心脏支架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这足以说明,心脏支架并非过时技术,而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降价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心脏支架市场走向透明、合理,而非所谓的淘汰边缘。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任何医疗手段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支架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充分验证。尤其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支架如同打开生命通道的钥匙,能迅速恢复血流,降低死亡率。
心脏支架价格下调后,很多人担心其质量和供应问题。然而,实际数据显示,集采心脏支架不仅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使用量超过95%,而且供应稳定,质量可靠。
临床专家表示,主流品牌的心脏支架均中选集采,医疗机构原使用的品牌基本不需要更换,使用过程中的临床性能也没有变化。此外,新一代铬合金载药支架是裸支架和不锈钢支架的升级产品,能够更好地减少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其使用量占比从集采前的60%升至95%以上。
同时,医疗机构和医生并未因心脏支架降价而减少手术积极性,相反,支架植入手术量持续攀升,这充分体现了医疗系统对集采政策的支持和信任。此外,政策还鼓励医疗机构通过调整手术费用、落实集采结余留用政策等方式,确保医务人员的合理待遇,让患者真正享受到实惠。
得益于政策引导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脏支架手术已经从大城市延伸至县区级医疗机构,越来越多的急性心梗患者在第一时间获得救治,大大缩短了抢救时间窗。
最后,我们也要认识到,心脏支架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解决冠状动脉堵塞的问题,而不能根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因此,在接受心脏支架手术后,患者仍然需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控制病情发展。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