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急性胰腺炎肝损害影像学表现,注意与脂肪肝鉴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急性胰腺炎肝损害影像学表现,注意与脂肪肝鉴别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1.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be50841496f5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除了典型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外,还常伴有肝损害。本文将从影像学角度探讨急性胰腺炎导致的肝损害特征,并重点介绍与脂肪肝的鉴别要点。

胰腺炎是胰腺由于胰蛋白酶自身消化引起的疾病,导致胰腺水肿、充血或坏死,临床多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部分患者伴有淀粉酶升高。既往研究表明,胰腺炎好发于高脂血症、高钙血症人群中,常见病因包括酗酒、胆道疾病、暴食暴饮及手术与损伤等,影响居民健康生活。

从人体解剖学角度来说,胰腺组织与人体肝脏邻近,通过静脉、血管等相互连接。因此,胰腺炎患者发病后常伴有不同程度肝损害,能加重病情发生、发展。

胰腺炎所致肝损害机制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导致胰腺炎病因和对胰腺有损害的因素引起的肝脏损害
  2. 胰腺炎患者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可激活机体内的多种生物酶释放大量有害物质,进入肝脏引起肝损伤
  3. 休克、肝脏缺血及氧自由基等均能引起肝脏损害

因此,加强胰腺炎肝损害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扫描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脏灌注异常,表现为肝动脉期多个肝叶和(或)肝段楔形、扇形分布的高密度影,常合并其所在肝叶的肝内门静脉血栓。随着治疗后炎症的消退,肝脏密度较快恢复正常,肝脏血流动力学亦趋于正常、肝脏灌注异常的现象也消失。


注:左图为胰腺炎肝损害治疗前 CT 图(CT 下胰腺肿胀,胰周大量渗出,肝密度减低,CT 值 24 HU);右图为患者治疗后 CT 图片(胰腺炎好转,肝脏密度恢复,CT 值为 58 HU)

49岁急性胰腺炎男性患者,脂肪肝,肝脏灌注异常。A和B:发病后第三天,胰腺实质在T1加权成像(A)和T2加权成像(B)上显示肿胀;C和D:肝脏在同相(C)和反相(D)显示低/高信号;e和F:肝脏在注射造影剂后呈现不均匀强化

鉴别:急性胰腺炎肝损害肝/脾 CT 值比值降低与弥漫性脂肪肝的区别:

  • 急性胰腺炎所致肝脏损害的影像学基础是肝组织、肝细胞急性坏死、水肿、变性、碎裂、肝脏血流灌注量减少,肝脏 CT 值普遍性降低,肝脏密度降低可逆的时间短,在胰腺炎积极治疗好转后,肝脏 CT 值会随着肝功能恢复而密度恢复正常。
  • 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沉积过多,导致血液中血脂含量增加,与脂肪代谢有关,CT 表现为肝脏密度普遍或局灶性降低,一般是慢性病程,CT 检查肝脏密度降低持续时间长,CT 值变化慢,生化检查肝功能表现为正常,因此可以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来区分二者。

总结:

  • 由于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血脂肪酶升高,使含血丰富的肝脏脂肪含量也明显增加,导致肝实质密度减低
  • 急性胰腺炎时体内存在大量炎性介质导致肝细胞反应性充血、水肿,肝脏Kupffer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增生,进而使肝大,CT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全肝密度普遍降低,重症胰腺炎时肝脏CT值可为负值。

本文原文来自梅斯医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