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来了!关于春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来了!关于春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46106

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我们将迎来第一个“非遗版”春节,那么,关于这个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呢?

“春节”的日期是谁定下来的?

春节的日期是谁定下来的呢?那就是西汉时的天文学家落下闳。


落下闳像

西汉建立初始仍沿用秦代历法,即颛顼历。到了汉武帝元封年间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误差积累已很明显,所以汉武帝决定改历法,于是从全国各地寻找有才能的民间天文学家,和官方的天文学家一起合作。从小醉心于天文学研究的落下闳在家乡颇有名气,经司马迁推荐,被汉武帝征召入京,与当时的官方天文学家唐都、邓平一起修改历法。

在改历过程中,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大家各有方案,相持不下,最后形成了十八家不同的历法。经过仔细比较,汉武帝认为落下闳与邓平的历法优于其他十七家,遂予采用,于元封七年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因而新历又称为太初历。

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落下闳将孟春正月改为岁首,即太初历里一年的开始,依照春、夏、秋、冬顺序,至冬季阴历十二月底为岁终,使农事与四季的顺序相吻合,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落下闳确立正月为岁首后,人们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新年”,民间习称“过年”,也有了“春节”的说法,一直沿用至今。

春联为什么一般都贴在门框上?

在周朝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在大门两侧悬挂两块长方形的桃符,用来避邪驱魔。据记载,这种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写着传说中古代两位降鬼大神的名字——“神荼”和“郁垒”。此外,人们也会用桃木刻制或者绘画二人神像,悬挂或张贴于大门两旁。桃木颜色红润,人们认为红色可以避邪。古人又称桃木是五木之精,百鬼十分畏惧,所以将桃木挂在门上以保护家宅不被邪魔所侵。


[唐] 佚名《门神》

到了五代,有个喜欢别出心裁的后蜀国国君叫孟昶(chǎng)。有一年除夕,他心血来潮,让学士辛寅逊在桃符上作两句诗,诗成后,孟昶认为辛寅逊诗作得不好,于是亲自作了两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意思是新的一年享受着先祖的恩泽,新春佳节预示着春天常在。这便是迄今所见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此事传出后,许多文人雅士纷纷效仿,将在桃符上题写对联视为雅事。从此之后,桃符的内容和性质逐渐发生了变化,由刻绘的降鬼驱魔的神灵变成了吉庆的文字,并一代代流传下来。

直到宋代,人们仍将这种桃木称为“桃符”,北宋诗人王安石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写的就是春节时家家户户更换门口桃符的景象。

那么,“春联”的名称又是怎么出现的呢?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后,喜欢热闹,讲究排场,也喜欢贴桃符的习俗,就下令在民间推广,命令家家户户在门框上贴上用红纸条裁成的对联,用以迎接春节。红纸比桃木轻盈,书写也更为方便,于是,春联就这么沿用了下来,名称也渐渐固定。随着春联字数的增加,加上横批,将其张贴在门框周边是最合适不过了。

“压岁钱”的“压岁”是什么意思?

传说这个“岁”指的是古时候一种叫“祟”的妖怪。据说这种怪物身体黝黑,双手煞白。每到除夕之夜,“祟”就喜欢到小孩子的床边,用手摸熟睡的小孩子的头,被“祟”摸了头的孩子,会突然得病,发高烧,说胡话,等到病好了,原本聪明伶俐的孩子就变得痴痴傻傻。因此,为了不让孩子受到惊扰,长辈们往往在大年三十晚上,陪着孩子不睡觉,一起在灯下玩耍。

浙江嘉兴有一户人家老来得子,夫妻俩视孩子如珍宝。有一年除夕夜里,老两口拿出八枚铜钱陪着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下后,他们将铜钱用红纸包好放在孩子枕边,夫妻俩守着孩子不敢合眼。半夜里,突然一阵狂风吹熄了房间的蜡烛,黝黑的“祟”刚要把煞白的双手摸向孩子的头,突然从红纸里射出几道金光,把“祟”吓得逃之夭夭。第二天,老两口把这件事告诉了街坊邻居。人们纷纷效仿,在孩子的枕边放上红纸包着的铜钱,“祟”就再也不敢来伤害小孩子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铜钱能压制“祟”的故事流传开来,这个钱也就被称为“压祟钱”。因为“岁”与“祟”谐音,“岁”又 与“年”同义,后来就称为“压岁钱”。大年三十晚上不睡觉的习俗也被称为“守岁”。

其实,压岁钱的雏形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那时候叫“压胜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铜钱货币,而是人们佩戴在身上的一种钱币形状的避邪物品,上面刻铸着吉祥话和祝福语,也有龙凤、龟蛇等各种吉祥图案。

本命年为什么要穿红戴红?

人们一般用十二生肖记录自己的出生年份,每个人生下来就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属相,每过十二年会重新遇上与自己属相相同的年份,这一年就称为本命年。如一个人正值12岁、24岁、36岁……那就是恰逢自己的本命年了。

在传统观念里,本命年往往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一年。“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这句谚语就道出了人们对于本命年的担忧。人们常认为,本命年里可能生病、破财、运气不好或遇到其他不顺心的事情。也有人认为,本命年顺了,往后的日子就开启人生的一个新阶段,鸿运当头,顺顺利利;本命年不顺遂,以后也难免厄运当头,倒霉到家。因此有些地方的人也称本命年为“槛儿年”。跨好了这道“槛儿”,就能把以后的路走好。

本命年的人们,最爱用挂红来避开厄运。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红色是太阳的颜色,象征着喜庆、光明、力量、成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红色的崇尚一直没有改变,尤其认为红色有避邪护身的作用。红腰带、红裤衩和红袜子俗称“本命年老三样”。大年三十这一天,恰逢本命年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都扎上了红腰带,特别是小孩子,更是要穿上红色的裤衩和袜子。不仅如此,有的人还在手腕上系上红绳,随身佩戴的饰品也要用红绳穿起来。还有的人会换上红色的鞋垫,希望来年踩尽所有厄运,化凶为吉。


[清] 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其实,本命年顺与不顺并无规律可循,也是因人而异,大多数情况只是人们的心理作用在作怪。不过,本命年这种穿红戴红的风俗却一直广泛流传于民间。

古人怎么拜年?这种快捷拜年法在古代很流行

跟现代人一样,古人也非常重视拜年这件事。但有时因为太忙不能亲自拜年,人们就会派仆人拿着自己的名片代替主人拜年。拜年的名片也叫门状,门状有大有小,大的用整张纸写,小的用半张纸写,相当于现在的贺年卡片。这种派仆人投送的贺年名片,就被称为飞帖。

飞帖拜年的风气在明代很兴盛。当时北京的东西长安街住着许多官员,来代主人拜年的仆人们不管认识不认识,见到门就投名片,有些仆人甚至马都不下。到了清代,有人干脆在门上挂一个本子,拜年的人在本上写上名字,就算拜年了。还有人会在门上挂一个红纸袋接名片,称之为“接福”。而接到名片的人家,有时正月初一一天就能收到一屋子的纸。


[南宋] 刘松年(传)《携客访友图》

投递名片拜年到了混乱的程度,就闹出了笑话。传说宋代有一个叫吴四丈的人,生性爱开玩笑。元旦的时候他写好拜年的名片,却没有仆人来投送,就在自己家门口徘徊。恰在这时他的朋友沈公子派人来送名片了。吴四丈拿出沈公子的名片一看,发现收信人大多也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他灵机一动,就请这位仆人喝酒,趁机偷偷把沈公子的名片都换成自己的。仆人没有发现名片被人做了手脚,向亲戚朋友逐一投送,结果送出的全是吴四丈的名片。这件事在当时被传为笑谈。

古代的商店春节也要停业放假,他们放几天假?

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工商业店铺春节放假的时间也不一样。

有些地方,店铺是从正月初六开始营业的,称之为“开市”。开市的这一天要很早起来,焚香拜神,燃放鞭炮,打开店铺大门,各商铺互相拜贺,以求开门大吉。开市前,要向商铺的股东汇报一年的账目,有辞职的员工也要在这一天算清工资,可见这一天对工商业店铺来说是很关键的一天。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有些地方,举行开市仪式以后并不马上营业,而是接着关上店门,一直到正月十七才正常营业。还有的地方开市后不是整日营业,而是每日只营业半天,直到正月十五以后才恢复正常。

在店铺关门放假的日子里,人们没有办法买东西,所以一定要在年底准备好大量食物来度过商店停业的日子。由于春节停业给人们带来了不便,也有一些商铺在大年初二就开始营业,甚至有人在大年初一就开始营业,这称为“连市”。有时商店不开门,顾客也会叩门而入。正月初六,与城里的商店“开市”同时,农村一些勤俭的人家也开始了农业劳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