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此诗通过对西湖晴天和雨天景色的描写,将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无论淡妆浓抹都十分适宜,展现了西湖独特的自然之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注释
-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 方好:正显得美。
- 空濛:迷茫飘渺的样子。
- 亦:也。
- 奇:奇妙。
- 欲:可以;如果。
- 西子:即 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诗前两句分写西湖晴与雨的景色:阳光普照着西湖的水面,波光粼粼,有一种静态的、开朗的美;雨丝风片,雾气缭绕着远近山峦,又是一派动态的、朦胧的美。诗把西湖最有特色的现象摄入了诗中,所以查慎行《初白庵诗评》说:“多少西湖诗被二语扫尽,何处着一毫脂粉色。”后两句由湖光山色的美,想到人的美,便将二者并列,说西湖与西施一样,不管是浓抹,还是淡妆,都是那么地迷人。诗中“淡妆浓抹”用拟人化手法,比喻很贴切,同时又与前两句呼应:水光潋滟的晴是淡妆,形象鲜明;山色空濛的雨是浓抹,形象朦胧。这样,写情的后两句又与写景的前两句串成一气,滴水不漏。因诗人的高度概括,杭州西湖便多了个响亮的名称——西子湖。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 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 东坡书传》《 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