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二审判决后什么时候生效
刑事案件二审判决后什么时候生效
刑事案件二审判决的生效时间、执行时间和救济途径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些问题,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相关规定。
刑事案件二审判决后什么时候生效
刑事案件二审判决的生效时间,需分情况来看:
若二审判决是维持原判,即对一审判决结果予以认可和维持,那么该二审判决在宣告之日起即生效。这是因为二审判决确认了一审判决的法律效力,从宣告时起,其对案件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便产生确定的拘束力。
若二审是直接改判,作出了新的判决结果,同样在宣告之日起生效。二审法院基于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的重新审查,作出了不同于一审的判决,此判决一经宣告,便具有法定效力,当事人必须遵守。
另外,对于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二审判决,因其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的裁判,不存在更高层级的上诉审,所以也在宣告之日起生效。总之,刑事案件二审判决一般都是宣告之日起生效,这是为了确保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和确定性,维护法律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刑事案件二审判决后多久执行
刑事案件二审判决后的执行时间,需根据不同情况来确定:
一是判决生效后立即执行。如果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且判决内容是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主刑,一般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开始计算刑期。对于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是存在特定情形需等待一定时间。例如,若罪犯存在上诉期内提出申诉等可能影响执行的法定事由,需等待相关程序处理完毕。若涉及财产刑,需在判决生效后,根据罪犯的财产状况等因素进行执行,可能会有一定的执行筹备时间。
总体而言,在二审判决生效且无影响执行的法定事由时,应按照法律规定及时执行判决内容,确保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刑事案件二审判决后不服的怎么办
若对刑事案件二审判决不服,可通过以下途径寻求救济:
一是申请再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申诉需符合法定情形,比如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等。
二是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人民检察院对申诉进行审查后,若认为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需要注意的是,申请再审和申请检察建议或抗诉都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提出,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和材料,以支持自己的诉求。相关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和处理。
本文原文来自66la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