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行业十大影响力事件揭晓 透视网络视听发展新趋势
微短剧行业十大影响力事件揭晓 透视网络视听发展新趋势
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艺形式,近年来热度持续攀升,已成为网络视听领域的重要力量。第二届杭州·微短剧大会期间发布的《微短剧行业十大影响力事件》,通过大数据分析,揭示了微短剧在过去一年半中的重要发展脉络。
网络微短剧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形式、业务模式、传播方式的新兴网络文艺样态,其热度持续攀升,已然成为网络视听领域快速发展中的一股强劲新生力量。11月5日-7日,主题为“向新大视听 融合强视界”的第二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在浙江杭州临平区举行。本次大会上,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微短剧行业十大影响力事件》,以客观数据和事件梳理为基础,构建聚焦微短剧行业的环境引导、产业规模、新闻热度、价值创造和事件影响五大核心要素的行业发展监测体系。
《微短剧行业十大影响力事件》以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9 月为观测期,通过公信力、号召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四力模型,形成综合研判代表性事件影响力的量化指标模型,计算列举出2023年1月-2024年9月微短剧行业的重要政策、重大活动、代表性作品、行业风口等领域的多项关键影响性事件,洞悉行业未来发展目标和方向。
2024年度微短剧行业十大影响力事件
微短剧行业在经历了起步萌芽期、政策推动期、市场扩张期后,已开始逐步走入创作成熟与精品化阶段,内容质量的审美提升逐渐成为行业风向标。内容生产多元化、文化市场个性化、消费模式重构化的特征越发明显,产业生态逐渐形成。
政策支持也为推动行业环境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指出,自2024年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短剧行业经过近两年的野蛮生长,监管逐步加强。同时,国家广电总局多措并举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网络微短剧推流统计机制等多项措施加大管理力度。
微短剧新规出台,有利于在短剧内容领域去芜存菁,促使该行业从“野蛮生长”格局逐步转型到“有序发展”格局,制作机构也将更加注重短剧内容和品质的提升,并强化短剧内容与主流价值观的契合度。
在十大影响力事件中,今年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相关创作计划得到各方积极响应,“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生动实践遍地开花。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纷纷推出支持政策,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典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目录中微短剧“微”而不“浅”。例如以《赵小姐的日记》为代表的红色文物保护微短剧,将科普性与可看性有机结合,通过影像的力量,让红色文化有了更多“青春表达”。
本次大会的举办地杭州临平区将微短剧作为推进浙江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新赛道,以“一基地、一计划、一政策、一基金、三中心”的产业发展思路,聚力打造以微短剧为引擎的大视听产业高地。2023年,临平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5.3%,增速位列杭州全市第一。
十大影响力事件指数观测期内,临平微短剧相关词条主流媒体报道数量高达3.1万次,全网热搜词条169个,全网浏览量、互动量、点赞量高达2.3亿次,社交声量高达7.5亿。临平成立全省首家区直属“影视协拍中心”,搭建微短剧拍摄基地“临影厂”,全力构建“写-拍-播-评-投”五位一体影视微短剧产业发展品牌,打造一条从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到衍生产业为一体的微短剧全产业链,聚力打造“全国微短剧名城”。
十大影响力事件展现了微短剧行业在近两年来在跨界融合、科技驱动、市场拓展、文化传播等多个维度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与积极动向。目前网络视听主流平台积极布局短剧业务,AIGC为短剧内容创作带来全新“解法”,传统影视、电商主体等“跨界玩家”加速入局,点众科技(DramaBox)作为短剧新星2023年全年净流水807万美元,15个行业、多家品牌纷纷试水微短剧行业进行广告营销……
同时,短视频正成为弘扬传播中华文化和积极正向价值观的重要场景之一。如去年爆火的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打破了部分人对微短剧文化内涵偏低的刻板印象,实现流量、口碑双丰收,小短剧彰显大情怀。“通过微短剧发挥价值指引作用,能够进一步推动挖掘‘小短剧’中的‘大格局’。”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曹占忠指出。
第二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吸引了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前沿专家、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针对产业发展、内容创作、投流模式等话题,为微短剧的未来发展贡献良策。新华指数研究院基于大数据统计编制的《微短剧行业十大影响力事件》作为一份阶段性总结,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为微短剧行业提质增效提供决策参考,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数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