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好理解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超好理解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引用
CSDN
1.
https://m.blog.csdn.net/llthxx/article/details/144106541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是统计学和机器学习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模型,它结合了广义线性模型(GLM)和混合效应模型的特点,能够处理具有层级结构和非正态分布数据的复杂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GLMM的基本概念、组件以及在R语言中的实现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模型。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介绍
1.广义线性模型(GLM)概述
在介绍GLMM之前,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广义线性模型(GLM)的基本概念。广义线性模型是对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推广,适用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GLM由以下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 随机成分:响应变量的分布属于指数分布族,如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
- 系统成分:线性预测子,表示自变量与响应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 连接函数:将线性预测子与响应变量的期望值联系起来的函数,如对数函数、logit函数等。
2.混合效应模型
混合效应模型(Mixed Effects Model)是一种包含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模型:
- 固定效应(Fixed Effects):这些效应通常是我们关心的主要效应,比如实验中的处理效应、性别、年龄等,这些因素在整个样本中被认为是相同的。
- 随机效应(Random Effects):这些效应通常用于捕捉数据中不同层级(如个体、组、学校等)之间的变异,随机效应在不同层次(如不同个体或组)之间变化,通常认为是从某个分布(如正态分布)中随机抽取的。
混合效应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处理数据中的层级结构(例如,学生嵌套在班级中、病人嵌套在医院中等),并且考虑了这些层级之间的相关性。
3.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结合了广义线性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它允许响应变量服从任何符合广义线性模型设定的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并且能够考虑数据中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GLMM的基本结构可以描述为:
- 随机成分:响应变量的分布属于指数分布族。
- 系统成分:包含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线性预测子。
- 连接函数:将线性预测子与响应变量的期望值联系起来的函数。
4.GLMM的组件
GLMM由以下几个重要组件构成:
- 固定效应:模型中需要估计的参数,通常是我们感兴趣的效应,如处理效应、协变量等。
- 随机效应:用于捕捉数据中不同层级之间的变异,通常假设服从正态分布。
- 连接函数:将线性预测子与响应变量的期望值联系起来的函数。
- 分布假设:响应变量的分布类型,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
代码实现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R代码示例,展示如何使用lme4包拟合GLMM,并进行模型评估和结果解释。
1.拟合混合效应模型:
library(lme4)
fit33 <- glmer(response.x ~ RT.mean + CURRENT_FIX_DURATION.mean +
fixatype + sm + fixacount + (1 | sub), data = ic, family = "binomial")
glmer()是来自lme4包的函数,用于拟合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response.x:因变量(响应变量),这是一个二分类变量,适用于二项分布(family = "binomial")。- 固定效应(
RT.mean + CURRENT_FIX_DURATION.mean + fixatype + sm + fixacount): RT.mean、CURRENT_FIX_DURATION.mean等是自变量,表示不同的解释变量(例如,反应时间、当前注视时长、注视类型等)。- 随机效应:
(1 | sub)表示随机截距效应,sub表示被试(subject),即模型假设每个被试有不同的截距。 family = "binomial"指定模型为二项式回归模型,适用于二分类结果。
2.模型摘要:
summary(fit33)
summary(fit33)输出混合效应模型的详细统计信息,包括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估计值、标准误、z值、p值等。
3.计算R²值:
library(MuMIn)
r2_values <- r.squaredGLMM(fit33)
print(r2_values)
r.squaredGLMM()计算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R²值(解释的方差比例),它能够量化模型的拟合优度,反映模型对数据的解释能力。MuMIn包提供了多个功能来计算模型的AIC、R²等信息。
4.模型参数的置信区间:
confint(fit33, method = "Wald")
confint(fit33, method = "Wald")计算Wald置信区间,Wald方法通过参数的标准误来计算每个估计值的置信区间。- 另外的
method = "boot"选项可以使用自助法(Bootstrap)计算置信区间,通过多次抽样来得到置信区间。
5.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
fixef(fit33)
ranef(fit33)
fixef(fit33)提取固定效应参数,即解释变量(如RT.mean、CURRENT_FIX_DURATION.mean等)的回归系数。ranef(fit33)提取随机效应,即每个被试的随机截距。
6.计算固定效应的odds比(Odd Ratios):
exp(fixef(fit33))
exp(fixef(fit33))计算固定效应的odds比。通过对固定效应系数(回归系数)取指数,得到自变量变动单位对应的odds比,这有助于理解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发生概率的影响。
7.过度离势检验:
deviance(fit33) / df.residual(fit33)
- 过度离势检验(Deviance / Residual Degrees of Freedom)是模型拟合优度的一个检验方法。
- Deviance是模型的拟合残差度量,反映模型的拟合效果。
- df.residual是残差自由度,表示数据中剩余的自由度。
- 如果结果接近 1,说明模型拟合合理,过度离势问题较小。
8.ROC曲线:
ic$pre <- predict(fit33, type = "response")
library(pROC)
modelroc <- roc(ic$response.x, ic$pre)
plot(modelroc, print.auc = TRUE, auc.polygon = TRUE, grid = c(0.1, 0.2),
grid.col = c("green", "red"), max.auc.polygon = TRUE,
auc.polygon.col = "skyblue", print.thres = TRUE)
- 预测概率:
ic$pre <- predict(fit33, type = "response")使用模型fit33来预测响应变量的概率值(即response.x为1的概率)。 - ROC曲线绘制:使用
pROC包中的roc()函数生成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并使用plot()函数进行可视化,显示AUC(曲线下面积)以及最佳阈值等信息。 print.auc = TRUE显示AUC值。auc.polygon = TRUE和max.auc.polygon = TRUE用于绘制AUC区域。grid = c(0.1, 0.2)和grid.col = c("green", "red")用于设置网格线。print.thres = TRUE显示最佳的分类阈值。
plot(ci(modelroc, of = "thresholds", thresholds = "best"))
ci(modelroc)
ci(modelroc)计算并绘制ROC曲线的置信区间,特别是最佳阈值位置。
9.混淆矩阵:
ic$pred.cutoff <- ifelse(ic$pre >= 0.286, 1, 0)
confusionMatrix(data = factor(ic$pred.cutoff),
reference = factor(ic$response.x),
positive = "1")
ic$pred.cutoff <- ifelse(ic$pre >= 0.286, 1, 0)根据预测的概率值(ic$pre),使用0.286作为分类阈值,将概率大于等于 0.286 的预测为1(正类),否则预测为0(负类)。confusionMatrix()计算并输出混淆矩阵,比较实际标签ic$response.x和预测标签ic$pred.cutoff之间的差异。- 混淆矩阵提供了准确率(Accuracy)、敏感性(Sensitivity)、特异性(Specificity)等指标。
positive = "1"指定1为正类。
10.性能指标:
- 准确率(Accuracy):所有正确预测的比例。
- 敏感性(Sensitivity):正类(1)被正确预测的比例,也叫召回率。
- 特异性(Specificity):负类(0)被正确预测的比例。
- Kappa:反映分类一致性的统计量,接近1表示一致性较好。
- McNemar's Test:检验二分类预测的显著性,若
p-value > 0.05,说明预测结果无显著差异。
总结
# 加载所需的库
library(lme4) # 用于混合效应模型
library(MuMIn) # 用于计算R²值
library(pROC) # 用于绘制ROC曲线
library(caret) # 用于混淆矩阵和其他分类评估
# 拟合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GLMM),响应变量是二分类的,使用binomial分布
fit33 <- glmer(response.x ~ RT.mean + CURRENT_FIX_DURATION.mean +
fixatype + sm + fixacount + (1 | sub), data = ic, family = "binomial")
# 查看模型摘要
summary(fit33)
# 计算模型的R²值
r2_values <- r.squaredGLMM(fit33)
print(r2_values)
# 计算模型的置信区间 (Wald方法)
confint(fit33, method = "Wald")
# 提取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
fixef(fit33) # 固定效应
ranef(fit33) # 随机效应
# 计算固定效应的odds比
exp(fixef(fit33)) # 对固定效应取指数,计算odds比
# 计算过度离势检验 (deviance / residual df),期望值接近1
deviance(fit33) / df.residual(fit33)
# 计算预测概率并进行ROC曲线绘制
ic$pre <- predict(fit33, type = "response")
# 绘制ROC曲线
modelroc <- roc(ic$response.x, ic$pre)
plot(modelroc,
print.auc = TRUE,
auc.polygon = TRUE,
grid = c(0.1, 0.2),
grid.col = c("green", "red"),
max.auc.polygon = TRUE,
auc.polygon.col = "skyblue",
print.thres = TRUE) # 绘制ROC曲线,显示AUC值和最佳阈值
# 绘制最佳阈值位置
plot(ci(modelroc, of = "thresholds", thresholds = "best"))
# 计算并查看ROC的置信区间
ci(modelroc)
# 根据预测概率进行分类,并计算混淆矩阵
ic$pred.cutoff <- ifelse(ic$pre >= 0.286, 1, 0) # 设置阈值为0.286
# 混淆矩阵分析
confusionMatrix(data = factor(ic$pred.cutoff),
reference = factor(ic$response.x),
positive = "1") # '1' 为正类
热门推荐
上海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及流程指南
6种可供选择的锂离子电池化学类型
飞秒激光手术后是否会复发近视眼?分析长期疗效与持续健康
发现闪耀在旅途中的民族特色
“痛”的领悟——舌咽神经痛
如何顺利领取失业险并掌握领取方法?这种领取方法有哪些具体规定?
了解狗的行为:常见信号及其含义
意大利速写:高手都会带给你情绪价值
金毛的饮食不仅限于狗粮(丰富金毛的饮食,让它健康成长)
黄骨鱼,美味到让你尖叫!
什么是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的量表都有哪些?
用爱互动,共度时光,狗狗自然亲主人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数据分析:Part 1
主板和内存条不兼容怎么办?
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龙珠:界王实力很强吗?为什么能掌管这么辽阔的领土?是真菜还是装菜?
三期女员工劳动合同到期处理指南:这5个法律要点HR必须掌握
显卡显存位宽高的重要性与影响
2025年苏迪曼杯厦门见 顶级赛事为何接连登鹭 揭秘→
韶关一日游:探秘自然奇观与历史文化之旅
挑战经典理论,让他成为“高贡献作者”
台州路桥机场新航站楼转场演练:设施设备完善,全流程优化提升旅客体验
北京朝阳医院推出乳腺癌术后康复操,助力患者加速康复
曹操与袁绍的邺城之战探析
如何判断自己有胆囊炎
龙井茶的采摘与收获季节(了解龙井茶的采摘时间和收获季节,品尝出最佳的味道)
脚凉小腿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牛肉一炖就老?没用对方法!学会3个技巧,牛肉软烂入味,好吃
学习奥数有哪些方法?哪些适合入门学生?
开眼看世界(人眼NeRF):使用人眼图像进行重建辐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