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讲清楚训练量和强度关系,附:马拉松冬季训练案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次性讲清楚训练量和强度关系,附:马拉松冬季训练案例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opus/1008017580148916228
训练量和强度是训练计划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量,它们直接决定了运动员的训练效果。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科学地设计训练计划,确保训练能够最大化提升运动员的能力,同时避免过度训练或伤病的发生。
训练量(Training Volume)
训练量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运动员进行训练的总量,通常由训练的时间、次数、组数、重复次数等因素决定。训练量的大小通常和训练的时长、频率、强度等密切相关。
基本原理:
- 总训练时间:
- 训练量的最基本度量标准是训练的时间长度(如小时、分钟),包括每次训练的持续时间以及每周训练的总时间。训练量增大会导致体能的提升,但过量的训练量可能会导致疲劳积累、恢复不足和伤病。
- 训练频率:
- 训练频率指的是每周进行训练的次数。例如,短跑训练每周进行3-4次,力量训练每周进行2-3次。频率增加时,训练量也相应增加,但要保证足够的恢复时间。
- 训练组数和重复次数:
- 在力量训练中,训练量可以通过组数和重复次数来衡量。例如,在做深蹲时,可能做4组,每组8次。增加组数或重复次数会增加训练量。
- 体能状态与恢复:
- 增加训练量可以促进体能的提高,但若训练量过大,超出了身体的恢复能力,容易导致过度疲劳或运动损伤。因此,合理的训练量要结合恢复能力,确保身体能够适应。
训练量的控制:
- 在设计训练计划时,应逐步增加训练量,避免一开始就进行过大负荷的训练。
- 每周的训练量不宜过多,尤其在基础训练期,应该注重低强度、高频次的训练。
- 如果训练量过大且没有充分恢复,可能导致过度训练,引发疲劳累积、免疫力下降、情绪波动、睡眠质量差等问题。
训练强度(Training Intensity)
训练强度是指在训练中进行的运动负荷的大小,通常由运动的强度(如速度、负荷、心率等)来衡量。训练强度对训练效果有决定性影响,适宜的训练强度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力量、耐力、爆发力等能力。
基本原理:
- 最大心率与运动强度:
- 心率是衡量训练强度的常用指标。常用的计算最大心率的公式是:最大心率=220−年龄,然后根据最大心率,训练的强度可以分为不同区间(如60%-80%最大心率为中等强度,80%-90%为高强度)。
- 最大负荷与力量训练强度:
- 在力量训练中,训练强度通常与1RM(1次最大重复重量)挂钩。训练强度的百分比可以通过1RM来确定,例如:
- 70%-80% 1RM 强度适合进行力量耐力训练。
- 80%-90% 1RM 强度适合进行力量提升训练。
- 90%-100% 1RM 强度适合进行爆发力训练。
- 爆发力训练与速度:
- 短时间高强度的爆发力训练(如短跑、跳跃等)强度很高,训练时通常会接近运动员的最大能力。高强度训练时,短时间内运动的速度、距离和质量达到最高点。
- 感受评分(RPE,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
- 感受评分是运动员对训练强度的主观感受,通常采用1-10的评分标准(1表示极轻松,10表示极度困难)。它反映了运动员的疲劳程度和努力程度。
训练强度的控制:
- 训练强度应根据运动员的适应情况逐步提高。过高的训练强度可能导致损伤和疲劳积累,特别是初期训练时应从适中强度开始。
- 不同的训练周期中应有高强度和低强度训练的交替,以促进肌肉恢复并提高运动表现。
- 根据运动目标调整强度。不同目标需要不同的训练强度。例如,提升耐力时训练强度应在中等水平;提升爆发力时训练强度应在高水平。
训练量和强度的关系
- 量和强度是互补的:
- 增加训练量时,训练强度应适度降低,以避免过度疲劳。
- 增加训练强度时,训练量可以适度减少,以避免恢复不足。
- 恢复是关键:
- 训练量和强度的增加都需要通过充足的恢复来支持。恢复过程不仅仅是休息,还包括营养补充、心理恢复和适当的放松训练。
- 个体差异:
- 每个人的身体适应能力不同,因此训练量和强度的设定要考虑个体差异。有些运动员能够承受较高的训练量和强度,而其他人则可能需要更多的恢复时间。
训练量和强度的控制策略
- 训练周期化:通过训练周期化调整训练量和强度,在不同的训练阶段设置不同的训练负荷。
- 基础期:重点提升基础体能,训练量较大,强度较低。
- 专项准备期:增加训练强度,训练量适中。
- 比赛期:训练量逐渐减少,重点提高技术和战术,强度高。
- 交替周期:交替安排高强度和低强度的训练周期,确保运动员有足够的恢复时间。
- 适应与反馈:根据运动员的恢复状态、感受评分和体能变化调整训练量和强度,确保训练负荷合适。
总结
训练量和强度的控制是任何训练计划的核心。通过合理设计训练量和强度,逐步增加训练负荷,同时保证适当的恢复,运动员才能在最大限度内提高体能和技术水平,同时避免过度训练和伤病的发生。
马拉松冬训案例
马拉松冬季训练计划的量和强度控制,需根据跑者的水平(如中级跑者、进阶跑者等)和冬季训练的目标(如提升基础有氧耐力、改善乳酸阈值、增加比赛速度储备等)科学安排。以下是一个适用于中高级跑者的冬季训练量和强度控制方案。
总体目标
- 建立有氧耐力基础:通过持续跑和低强度跑步增强跑者的有氧系统。
- 提升乳酸阈值:通过节奏跑和间歇训练提高跑步效率。
- 增强力量与防止伤病:加入交叉训练、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 为比赛期打下基础:通过有计划的训练,逐步适应高强度的训练。
训练周期划分
冬训可分为以下阶段,每个阶段的训练量和强度逐步调整:
基础阶段(4-6周)
- 目标:发展有氧基础,提高耐力。
- 训练量:每周跑步总里程逐渐增加(+5%-10%),重点是中低强度训练。
- 训练强度: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RPE为3-4(轻松到中等强度)。
- 训练内容:
- 长距离慢跑(LSD):每周一次,持续时间为90-150分钟,跑步距离为15-30公里。
- 基础跑步:每周3-4次,每次8-12公里,节奏为轻松跑。
- 技术与步态练习:每周1次,提升跑步经济性。
- 力量训练:每周1-2次(低负荷高重复),强化核心、下肢和髋部肌群。
提升阶段(4-6周)
- 目标:提高乳酸阈值和肌肉耐力。
- 训练量:维持基础阶段的总量,略有增加,每周总里程约占比赛计划周跑量的70%-80%。
- 训练强度:心率控制在70%-85%最大心率,RPE为5-6(中等到稍费力强度)。
- 训练内容:
- 节奏跑:每周1次(5-10公里),节奏为10公里比赛配速+10-15秒/km。
- 长距离慢跑:每周一次,距离15-35公里,后段可以适当加入马拉松配速跑。
- 爬坡跑:每周1次,坡道长度200-400米,重复6-10次,间歇2分钟。
- 力量训练:加入中等负荷力量训练(如深蹲、硬拉、单腿蹲等),每周1-2次。
巩固阶段(4周)
- 目标:提高速度储备,增强跑步效率。
- 训练量:逐步减少,每周跑量约占比赛计划周跑量的50%-60%。
- 训练强度:心率控制在70%-90%最大心率,RPE为6-8(费力到很费力强度)。
- 训练内容:
- 间歇跑:每周1次(如1000米×6组,配速为5公里比赛配速,间歇2分钟)。
- 节奏跑:每周1次(8-12公里),接近比赛配速。
- 长距离跑:逐渐减少距离(10-25公里),重点模拟比赛节奏。
- 力量与核心训练:每周1次,维持肌力水平。
具体周训练安排(示例)
基础阶段示例周(每周总跑量:50-70公里)
- 周一:休息或轻松慢跑 6-8公里。
- 周二:节奏跑 8公里(配速比马拉松配速快15秒/公里)。
- 周三:轻松慢跑 10公里。
- 周四:力量训练(深蹲、单腿蹲、平板支撑等)。
- 周五:休息或轻松慢跑 6公里。
- 周六:长距离慢跑 20-25公里(配速为马拉松比赛配速+30秒/公里)。
- 周日:恢复性慢跑 5公里。
提升阶段示例周(每周总跑量:60-90公里)
- 周一:休息或恢复跑 6公里。
- 周二:节奏跑 10公里(比赛配速+10秒/公里)。
- 周三:轻松慢跑 12公里。
- 周四:爬坡跑 200米×8组。
- 周五:休息或轻松慢跑 8公里。
- 周六:长距离跑 25-30公里,最后5公里按比赛配速跑。
- 周日:力量训练(硬拉、深蹲、臀桥等)。
训练量和强度控制要点
- 逐渐增加训练量:避免每周增加过多(建议增加不超过10%)。
- 适当的强度区间:
- 有氧耐力: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70%。
- 乳酸阈值:心率在最大心率的75%-85%。
- 间歇和速度储备训练:心率在最大心率的85%-90%。
- 适时调整计划:根据疲劳状况灵活调整,确保有充足恢复。
- 交叉训练与恢复:每周安排1-2天低冲击的交叉训练(如游泳、自行车)或休息日。
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训练:定期评估疲劳水平,合理安排低强度周。
- 增加变速跑和配速练习:在提升阶段和巩固阶段,增加比赛配速的练习,有助于提高身体对比赛节奏的适应。
- 重视力量与柔韧性训练:预防伤病,提升跑步经济性。
- 确保营养补充:特别是在长距离跑之后,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帮助恢复。
通过合理的训练量和强度控制,以及科学的阶段划分,马拉松冬训可以为来年的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减少伤病风险。
热门推荐
斯嘉丽·约翰逊经典电影大盘点:从《婚姻故事》到《她》的艺术之旅
斯嘉丽·约翰逊:从黑寡妇到好莱坞女神的逆袭之路
斯嘉丽·约翰逊新作《奔月》上线,揭秘阿波罗11号背后的故事
标准差计算与应用:数据波动性分析基础
耐用易洁又环保,不锈钢橱柜成家庭装修新选择
63岁退役军人杨芳受邀春晚:从军旅文艺兵到“百姓指挥”
耐腐蚀易清洁,不锈钢橱柜加工工艺与市场前景
整体橱柜选购指南:材质对比与实用建议
留学美国的小说有哪些值得一读
为什么伊斯兰妇女戴面纱?从宗教到气候的多重解读
泰国四朝演义:素可泰建国,曼谷王朝持续241年
海鱼蔬菜豆腐当主角,打造营养均衡年夜饭
60岁登基的阇耶跋摩七世:柬埔寨历史上的佛教改革者
从采购到餐桌:春节食品安全这样做
吴哥窟:东南亚最大宗教建筑群里的高棉文明
世界最大庙宇吴哥窟:融合建筑与浮雕的艺术瑰宝
70国承诺净零排放,但2030年排放恐增11%
气候变化将致3000种新病毒传播,全球健康面临严峻挑战
全球气温首破1.5摄氏度,极端天气频发凸显气候危机
掌握这4步,轻松做出餐厅级盐焗鸡翅
比尼亚莱斯山谷的绿色守护者们
秋冬季到北海道必吃!五种限定美食与两大特色节庆
2万起价,一票难求,高端火车谁在买单?
武汉赏樱季交通全面升级,新增6条专线保障出行
一线与旅游城市地铁客流反差大:工作日周末客流差异研究
武汉地铁开通前川线二期,总里程突破500公里大关
白萝卜清热,红萝卜明目,青萝卜健胃:萝卜家族营养指南
明星御用摄影师教你拍出明星范儿
澳门的魅力,又被轻轨提到了next level
香港去珠海长隆6种交通方式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