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和八国联军打仗,清廷为何与11国签协议、向14国赔款?
【史话】和八国联军打仗,清廷为何与11国签协议、向14国赔款?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这笔巨额赔款不仅远超清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而且涉及多个国家,其分配和后续影响复杂而深远。
奕劻(前右一)李鸿章(前右二)与11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1900年(庚子年),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达到高潮,西方列强以清政府“联拳抗洋”为借口,八国联军侵华;之后联军占领紫禁城,于1901年(辛丑年)9月7日,11个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
按照《辛丑条约》第六款,中国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因款项远超清政府的承担能力(当时清政府的全年财政收入约为白银1亿两),故约定按0.4%的年息,赔款期限为39年(1902年至1940年),本息合计共982238150两,若再加地方赔款、则逾10亿。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
接受“赔偿”的国家除了俄、德、法、英、美、日、意、奥等侵华联军中的八国,还有西班牙、荷兰和比利时等没派兵的三国(因其大使馆被损毁而索赔),还有民间提出索赔的葡萄牙、挪威、瑞典三国,共计十四国。
当时,中国人口大约4亿5千万,庚子赔款按本金来算,相当于每个中国人都要拿出大约一两银子”赔偿“列强,说“庚子赔款”是列强瓜分中国、真的非常形象。
和美国交涉,向美方提出降低赔款数额要求的驻美外交官梁诚
老罗斯福
1、联军国家瓜分份额最多的是俄国,本息合计达2.845亿两,占28.97%;
2、其次是德国,本息合计1.966亿两,占20.02%;
3、排在第三的是法国,本息合计1.547亿两,占15.75%;
4、接下来是英国,本息合计1.114亿两,占11.25%;
5、再接下来是日本,本息合计7594万两,占7.73%;
6、下面是美国,本息合计7189万两,占7.32%;
7、再下面是意大利,本息合计5809万两,占5.91%;
8、然后是奥地利,达873万两。
未参战国家获得“赔偿”最多的是比利时,本息合计1851万两,占1.89%;荷兰和西班牙,分别为170万两、29万两。民间索赔得到“赔偿”最多的是葡萄牙,本息合计为20.13万两;挪威、瑞典加在一起13.71万两。此外,还有一个杂项,名目为“赔偿”“各国共同之款”,32.6万两。
在执行“赔偿”的过程中,由于形势发展、时势变迁等原因,中国给予各国的“赔款”到后期或延付、或减免、或停付,实际支付的并没有达到《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数目。
另外,1914年“一战”爆发后,协约国集团为拉拢中国参战,提出缓付5年庚子赔款并免加利息的条件;1917年12月起,大部庚款战缓付5年。一战后,德奥部分赔款因战败取消;
1924年5月底,苏联政府声明放弃俄国部分庚款,完全充作提倡中国教育款项;
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等用途……
利用庚子退款留洋的小留学生
各国退款用于教育的,具体多少钱已无法准确核实。资料显示:至1939年1月15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出通告、宣称停止支付庚子赔款为止,1902—1938年37年间,庚子赔款总计实付6.64亿两,扣除美英等国退款等,实际支付的“赔款”数额共5亿7千600多万两,约占总数的58%。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实付日本的“赔款”比例最高,占庚款的99%;且日本在华所搞的“文化事业”,无一不是处于日方的完全控制之下,完全是打着“文化事业”的幌子,实施文化侵略和文化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