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我国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国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引用
腾讯
1.
https://view.inews.qq.com/a/20250313A05OOU00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产业规模增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产业规模始终保持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超过15亿千瓦,同比增长24.9%;历史性超过煤电比重,占到全国整体能源装机总量的51.9%,在过去10年增长了约3倍。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总量分别占比26.6%、32.1%、38.2%和2.8%。


图1:2016-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和增长率变化

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上,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为2.95万亿千瓦时,较2022年上升8.3个百分点,占全国用电总量的33%。


图2:2016-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和增长率变化

部分风光发电技术居世界前列

目前,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技术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飞跃。在风电领域,截至2023年底,我国风电装机总量已经达到4.4亿千瓦,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在太阳能发电领域,目前我国的多晶硅能耗技术、硅片切片技术居世界前列,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和发电组件功率不断提升。

国际合作范围和力度增加

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始终保持着与国际社会的密切联系。我国先后与东盟、非盟、阿盟、欧盟和中东签署了区域性可再生能源多边合作协议,并且与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英国、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可再生能源双边合作协议。

增强整体能源产业链韧性

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对我国整体能源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首先,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和占整体能源产业比例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我国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还能够增加我国能源系统的恢复能力。此外,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增强了我国整体能源产业链的稳定性。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经济层面上,可再生能源成本居高不下

可再生能源产业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是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初期投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部分可再生能源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许多可再生能源项目还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其后续可能产生较高的成本费用。

技术层面上,技术创新能力难以支撑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能源系统的主导力量

虽然我国在太阳能、风能等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和论文发表量均居世界前列,但在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方面仍受到限制。例如,我国风电设备中的轴承、变流器和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仍需从国外进口,这使得我国风电设备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我国风电行业发展。

市场层面上,可再生能源供需空间矛盾明显,可再生能源对于传统能源的替代机制不健全

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地区分布较不均匀。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而电力需求大的经济发达地区或东部沿海地区则远离可再生能源资源地。这种资源与市场的逆向分布给能源供应和需求带来了很大的空间矛盾,同时也给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储能和运输系统带来了极大挑战。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大可再生能源优惠政策,通过提升储能技术和优化产业链降低投入成本

为了维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市场份额,在未来较长时间我国都需要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来降低可再生能源产业成本。然而,除财政补贴外,我国可考虑充分发挥“碳金融”的杠杆作用,同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加大社会资本投入力度,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更充分的资金。

坚持提质增效,攻关可再生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可再生能源转换效率,打造可再生能源新质生产力

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提质增效”是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途径,将可再生能源打造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可再生能源产业普遍存在转换效率较低现象,因此攻克关键转换技术、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是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

完善产业政策,因地制宜统筹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建设

“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量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占比、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均超过了50%,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更是实现了翻倍。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如此大规模跃升式发展的现实情况下,我国应形成一套完备的可再生能源规范发展办法,因地制宜地制定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加强对各地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需求规模分析和项目布局论证。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打造资本多元化、融资市场化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形态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往往面临成本过高且资金短缺问题,因此在依靠政府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或贷款担保的基础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打造资本多元化、融资市场化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形态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环。

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可再生能源基地

首先,借助国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智能化浪潮,在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关注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智能电网、智能储能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通过这些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实现能源的智能调度、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需要与智能电网相结合,实现可再生能源与电网的协调发展。借助智能电网建设,精准预测和控制可再生能源发电,提高其利用效率,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打造化石能源和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并行的一体化能源基地

我国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降碳增效。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包括化石能源的稳定供应和可再生能源的可靠接入。我国应首先对能源基地当地的各种能源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规划,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储量和开采能力,以及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和可利用情况。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每一个地区统筹规划建立完善的传统化石能源退出机制和可再生能源进入机制,同时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制定出合理的能源发展规划,积极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入网的消纳能力(于娟,2021),并协调好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此外,我国还应因地制宜打造风、光、水、地热等多种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互补的多元化基地,这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这需要明确不同能源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注重科学规划和管理,加强政府和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能源发展规划。再者,我国还需加强对一体化能源基地和电力市场的监管和管理(魏楚等,2017),避免市场波动和无序竞争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造成不利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