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海上葵花,绽放深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海上葵花,绽放深蓝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38283

在距离深圳约240公里的南海东部海域,一只兼具高颜值与硬实力的“超级能源碗”稳稳扎根于蔚蓝深海,这便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匠心打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葵一号”。近日,“海葵一号”和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同步投产,标志着国内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迎来历史性时刻,我国在深水油气开发领域迈出崭新一步。


图源/中国海油

高颜值里有大学问

9月19日上午,在身高338.5米、体重 3.7万吨的“海基二号”平台上,伴随着投产指令的正式下达,一台水下机器人缓缓开启水下采油树,原油通过水下管汇进入生产处理系统,在“海基二号”平台完成预处理后,输送至2.5公里外的“海葵一号”。这一系列流畅而精准的操作,标志着“海葵一号”和“海基二号”两大国之重器成功投产。在海天一色之间,两座巍然挺立的“大家伙”仿佛是深海中的巨型双子星,她们并肩而立、交相辉映,成为深海探索与开发的璀璨灯塔。

这两座灯塔意义重大。过去10年间,全球高达70%至80%的新油气田均在海洋中被探明,而在这之中,近三分之二的新发现更是聚焦于深水区域。如果说海洋是未来油气勘探与开发的重要阵地,深海则是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我国在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征途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恰好是这份“初生牛犊”的活力,为我国增储上产之路注入无限动力与生机。

如今,伴随着两大海洋科技巨擘的成功携手,国内首个深水油田——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在珠江口盆地海域正式投产。在不远的将来,我国海洋石油开发领域必定会呈现一番新的天地,为捍卫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说到两大科技巨擘,其内里各有乾坤。“海基二号”是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开创了国内在超过330米水深海域设计建造固定式海洋平台的先河。今年8月,“海基二号”成功通过机械完工验收,标志着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圆满竣工,我国在全类型深水油气装备自主设计与建造领域取得重大飞跃。紧随其后,同样表现出色的“海葵一号”,则是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又一里程碑式作品,作为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不仅集成原油高效生产、大容量存储以及灵活外输等多元化功能,更以其前沿技术水平,成为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又一瑰宝。

“海葵一号”是流花11-1/4-1油田二次开发项目的新成员,由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自主设计建造,中国船级社(CCS)执行检验。作为一座“海上油气工厂”,“海葵一号”拥有十分庞大的体量: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总重量接近3.7万吨,相当于3万辆小汽车重量之和;最大直径约90米,主甲板面积足以容纳13个标准篮球场;其高度更是直逼30层楼,巍峨耸立于波涛之上。此外,平台最大储油量达6万立方米,油气处理能力高达每日5600吨,这一数字意味着其日产石油量足以支撑90万辆小汽车同时顺畅运行,是名副其实的“超级能源碗”。

在我们深入探讨“海葵一号”的技术内核之前,其出众的外观设计便足以捕获众人目光。从高空俯瞰,“海葵一号”以其圆筒型的优雅身姿,犹如一朵绽放于浩瀚海面上的绚丽葵花,既别具一格,又极具魅力。圆筒形的构造背后,实则隐藏着深厚的技术智慧。相较于传统的船型结构,圆筒型FPSO凭借其更紧凑的体型、更高的空间利用率以及更显著的储油效率,在降低油田开发和运营成本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其各向同性的设计特点意味着平台无需随风向旋转,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同时可接入更多的立管、脐带缆和电缆,平台整体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得到显著增强。

在深海开采的舞台上,“海基二号”勇担重任,从海底深处开采原油,而“海葵一号”则集生产、储油、卸油等众多功能于一体,并为“海基二号”提供电力支持。这一创新组合,是亚洲首例“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 FPSO”的深海资源开发模式,不仅为流花11-1/4-1油田注入勃勃生机与持久活力,使油田生产寿命延长近30年之久,更在促进我国深水油气开发事业向前发展的同时,为全球同类型深水油气田的高效开发贡献宝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强技术中见硬实力

鉴于FPSO高度复杂的生产工艺、高度集成的设备设施以及挑战重重的建造过程,其被业界视为海洋工程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而圆筒型FPSO的建造难度则更胜一筹。据统计,在“海葵一号”问世之前,全球仅有6艘圆筒型FPSO成功设计建造。一般而言,一艘圆筒型FPSO的建造周期需长达50个月之久,这一时间跨度已属不易,而“海葵一号”却以25个月的“中国速度”,不仅将建造时长直接减半,更以其出色的技术性能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标杆。这份来之不易的成就背后,定是项目团队日夜攻关。

在应对极端海洋环境方面,“海葵一号”是专为我国海况最为严苛的南海海域量身打造的杰作。其采用多点系泊系统,不仅具备抵御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之坚韧,更拥有长达30年的设计寿命,以及连续15年海上作业无需回坞的技术性能,标志着我国FPSO技术已跃升至国际领先行列。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圆筒形FPSO设计领域尚处空白的情况下,“海葵一号”的问世无疑是一次开创性的技术壮举。在此过程中,项目团队面前横亘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必须解决南海复杂海况下棘手的系泊难题,还需应对非传统船型强耦合运动特性所带来的考验,同时如何在有限的吨位下,巧妙设计并优化紧凑的空间布局,也是必须攻克的难关。

困难不仅满载着沉甸甸的压力,更潜藏着推动无惧前行、矢志不渝的动力之泉。依托中国船舶工业的深厚技术积淀以及整个产业链的精诚合作,“海葵一号”在自主设计方面实现10项创新,在自主施工技术方面取得8项突破。此外,该平台由船体和上部模块构成,在其上部模块的700台关键设备中,有高达90%的比例实现国内自主设计与制造,这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工程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发与应用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此基础上,“海葵一号”项目团队持续精进,不仅成功推动国产聚酯缆的规模化应用,还携手行业伙伴,针对大规格锚链、货油泵、监测控制设备,以及工艺处理设备等多套国产化设备展开定向研发攻关,有效填补国内海洋工程行业的多项技术空白。

从数智化维度来看,“海葵一号”是全球首个集近10套数智化系统于一身的圆筒型FPSO,树立起行业新标杆。其中,海洋一体化监测系统能够实时捕捉并反馈海洋环境参数、系泊系统状态以及极端天气预警等关键信息;机电仪设备健康管理系统能够对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及时预警潜在故障,确保安全无忧;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可确保数据的即时高效流转和海陆信息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11月8日,由于今年第22号台风“银杏”来袭,流花11-1/4-1油 田70多名海上作业人员全部撤回陆地,“海葵一号”“海基二号”启动无人生产模式,进一步展现出两座平台所具备的高度数智化水平。这不仅有力证明了技术创新的强大驱动力,更为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树立典范。

除此之外,“海葵一号”还率先引入国内首个海上双塔脱硫系统设计、国内首个非风向标效应外输系统设计等先进技术,实现多项技术的重大创新与突破。

作为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的成功问世可谓是中国造船与海洋工程行业从“无”到“有”、从“0”到“1”的历史性跨越。造船人的勇于开拓,寻油者的不懈开辟,共同铸就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这是我国海洋工程领域创新能力与技术底蕴的充分彰显,也是我国深海油气勘探与开发新的曙光。

快节奏间显稳担当

7个月前,“海葵一号”在青岛中国海油海工基地陆地建造完工。5个月前,“海葵一号”搭乘亚洲最大半潜运输船“新光华”轮自山东青岛扬帆起航,穿越万顷碧波顺利抵达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落户安家。时至10月24日,随着提油轮“北海开拓”号满载超过30000吨合格原油平稳驶离油田海域,“海葵一号”圆满完成首船原油外输作业,此举标志着中国在深水油气开发领域迈出又一坚实的步伐。

这一系列看似水到渠成的成就背后,实则汇聚着设计、建造及检验等各方团队的智慧与付出。CCS流花二次开发项目副经理罗岱表示,在“海葵一号”的设计、建造乃至安装过程中,CCS与项目各方强强联合、齐心协力,以更快的建造速度、更优的性能表现、更长的服役期限为目标,致力于推动“海葵一号”在广阔海洋中稳健服役生产,为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事业贡献力量。当前,CCS正对“海葵一号”的智能系统开展一系列检验与认证,力争早日为其颁发智能符号及证书,使其“智能FPSO”的称号实至名归。


上部模块消防炮检查/中国船级社官网


孔隙封堵情况确认/中国船级社官网

圆筒型FPSO的工程应用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均属罕见,可资借鉴的技术与规范标准极为稀缺。面对这一充满未知的领域,CCS作为中国船检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始终秉持着“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海工精神,在未知中不懈探索,在挑战中持续创新,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行业发展添砖加瓦。2021年,为紧跟行业发展步伐,CCS发布《海上浮式装置入级规范》第1次变更通告,重点增加圆筒型浮式装置的相关技术要求。依托“海葵一号”项目的宝贵实践经验,CCS将进一步细化与优化相关技术细则,以期在推动圆筒型FPSO技术体系迈向更成熟、更先进的道路上,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细数“海葵一号”项目的每一个重要节点,CCS的陪伴与支持从未缺席。鉴于“海葵一号”的独特性与创新性,CCS为业主及项目相关方量身定制技术培训计划,提前交底并指出关键要点与潜在风险。面对项目点多面广、诸多挑战无先例可循的复杂局面,CCS立足项目实际、逐一破解难题,不断摸索与项目相契合的技术服务路径。

为严格把控项目质量,CCS集合全系统资源,派遣精兵强将,开展多场地协同作业,提供涵盖设计审查、独立校核计算分析、建造检验,以及海上安装与调试检验在内的全方位技术服务。

为确保“海葵一号”达到30年服务寿命、15年连续海上作业的设计目标,CCS不仅密切关注圆筒型等创新性结构的固有强度与耐久性,还全面检验涵盖生产制造、安全性能、智能化管理等在内的多元化系统,力求使“海葵一号”的建造过程更高效、更安全。团队成员的每一滴汗水都是项目成果的无声颂歌。

项目渐入收尾阶段,发展的步伐却未曾停止。11月8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通过,我国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近年来,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海洋油气资源正逐步崛起为中国能源增产的关键驱动力。过去5年间,中国相继探明6个亿吨级海上油气田,海洋石油增产量超过全国石油总增量的60%。在此背景下,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必将向更深、更远的海域挺进。未来,更多生产设施入海的画面已清晰可见。

CCS海工业务处处长郑南表示,在行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浪潮之下,CCS唯有主动适应、迎头跟上,方能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机遇。在未来的项目实战中,CCS将矢志不渝地精进检验技术,坚定不移地推动深海装备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进程,确保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海葵一号”的旗帜已在风中猎猎作响,CCS会把每一个新项目视为翱翔之翼,加速培育并壮大海洋工程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为深海资源开发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