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课文讲解 | 孙犁《山地回忆》:美不胜收的小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课文讲解 | 孙犁《山地回忆》:美不胜收的小说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QI0E6DP0536EPBU.html


新学期,七年级下册教材中删除了杨绛的《老王》,增加了孙犁的《山地回忆》。
孙犁的小说明丽清新,富有诗意,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界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以至评论界有 “荷花淀派”或 “白洋淀派”一说,作家邓友梅曾这样评说阅读孙犁小说的感受:
“我读的第一本孙犁著作 《采蒲台》⋯⋯读完之后颇感意外: 写的也是抗日军民的艰苦斗争,画的也是根据地的革命图像,却不像喝胡辣汤那样热血沸腾,慷慨激动,而是像嚼青果般淡醇爽口,清心明目,余味无穷。 原来歌颂抗战,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和音色,同样描绘人民,可以有不同的构图和色调。 原来文学是允许有个性的。可以在同一革命目标、人生理念之下,各有自己的心灵感受,语言风格,审美视角,从而写出不同的作品。”
这段话,于我心有戚戚焉。
今天,我也来说说自己读《山地回忆》的感受。
1.选材之美
孙犁喜欢写战争、写革命,但他并不喜欢直接描写血肉横飞的战场,他更愿意把革命战争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愿意关注和表现普通人,特别是普通女性的生活状态。
《山地回忆》便是如此,它不写重大题材,没有复杂情节,而是着重描绘了“河边洗脸”“送袜子”“贩枣子”“买织布机”等生活场景,从生活小事中表明深厚的军民关系,表现艰苦岁月中的人情美。
善于从广阔纷繁的生活中,去发现和捕捉有意义的事件或镜头,这种以小见大的本领,我觉得比写宏大叙事更难把握。
2.结构之美
《山地回忆》构思的关键是“回忆”。小说先写“遇友怀旧”,然后“追忆往昔”,最后再回到现状。从现在转到过去,再从过去回到现在,犹如一篇情深意浓的回忆性散文。
小说以“一双袜子”为线索,巧妙地勾连今昔,首尾照应,过渡自然,剪接无痕,似断实连,浑然天成。在回忆结束时,这段文字将过去与现在融为一体,读了竟有一种怅惘的感觉,好像是我自己在回忆往事一般:
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3.人物之美
我想,每位读者——特别是男性读者——读了这篇小说,一定会对主人公妞儿念念不忘吧。
虽然小说并没有精雕细刻地描绘妞儿,但是她的形象却一样栩栩如生,这主要得益于白描手法,作者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和行动,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特征。
从名字看,“妞儿”是这么简单;妞儿的长相,我们也只知道“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可是,妞儿一出场,就来了“一吵”“一笑”“一问”,通过她跟“我”的“吵”、向“我”的“笑”、对“我”的“问”三个镜头,就使这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妞儿的出场是跟“我”吵出来的。作者写“吵”,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小妞并非真和我“吵”,而是在跟“我”互动。作者把“假吵”写得跟“真吵”一样,不让读者事先感觉出来,直到妞儿走到上游笑了起来才惚然大悟。作者正是从“吵”中表达她对八路军战士的一片深情的。
最有趣的是,妞儿心疼“我”“光着脚”去打鬼子,要给“我”缝一双袜子,却偏偏又不直说,硬是拐弯抹角一问赶一问地问下去,诱“我”求她,引出她要说的话。这一串“问”,巧妙地写出女孩子的矜持心理。
看来,孙犁是真懂女人的。
4.语言之美
孙立即善于描写对话,短短的一两句话就能传达出人物的感情,使读者只闻其声,就如见其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给我印象最深的对话,除了前面提到的“吵”外,还有大伯说自己“沾光”的那一段,留着在下文品析。
对话之外,小说的叙述语言也独具特色,富有感染力。比如写妞儿“把两手插在衣襟下取暖”,写妞儿的姥姥“我们说话的时候,她不插言,只是微微笑着,她说,她很喜欢听人们说闲话”。这些描写都生动、形象,明丽自然。
5.情感之美
小说中有爱情吗?我觉得是有的,而且是一种朦胧的初恋,一辈子也忘不掉的初恋。
在两个年轻人的吵嘴中。我们仿佛能听到两颗年轻的心在怦然跳动。可是,当“我”应邀去她家时,妞儿却堵在门口:“你这人倒实在,叫你来你就来了。”
两位年轻异性之间这样对话,你说有没有爱情?
正是因为有了朦胧的爱情,当妞儿答应替“我”做袜子时,“我”才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的这山,这冰,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正因为有了朦胧的爱情,当奔腾的黄水无情地冲走了那双袜子时,黄河的波浪也“激荡着我对那女孩子的纪念”。
多情的读者能够在小说的字里行间,读出“我”和妞儿之间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情愫。我很喜欢线面这段对话:
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女孩子说: “沾他什么光?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虽然只是几句对话,却有无穷的意味。这一家人,真的很多情,很用心。
小说结尾,特意提到 “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一句话里藏着多少故事!颇有唐人“绿树成荫子满枝”的诗意,让人微笑,也引人泪下……
你看,即便是残酷的环境,也扼杀不了爱情;可是,身份的差别,时间的淘洗,却可以把爱情消磨掉,留给双方的,只有深深的惆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