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律师告诉你【肇事逃逸】的条件、罚则、法律刑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律师告诉你【肇事逃逸】的条件、罚则、法律刑责

引用
1
来源
1.
https://legalcool.lawyer/hit-and-run-in-car-accident/

在交通事故中,如何正确处理事故现场以避免触犯"肇事逃逸"罪?本文将从法律定义、构成条件、法律责任以及应对措施等多个维度,为您详细解析这一重要法律问题。

肇事逃逸的法律定义

"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肇事者未及时停车处理或查看受害者伤势,而是逃离现场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85-4条的规定:"驾驶动力交通工具发生交通事故,致人伤害而逃逸者,处6个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于死或重伤而逃逸者,处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构成条件

  1. 行为人必须驾驶动力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如果是人力驱动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则不在此列。
  2. 事故的发生——即撞到人、车等酿成事故。根据最新的法律解释,如果驾驶人在事故中无过失,直接离开现场也不构成肇事逃逸罪,但可能违反《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第62条。
  3. 在事故中导致人员伤亡。无论轻伤、重伤、死亡都算。即使没有人受伤,在发生事故后没有下车处理,也可能违反《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第62条。
  4. 明知已造成人员伤亡,但未下车处理察看,直接离开。根据最高法院的判例,逃逸是指行为人意识到自己肇事致人死伤,但仍擅自离开肇事现场的行为。

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

从2022年1月28日起,肇事逃逸罪的刑责根据伤害程度分为两种:

  1. 肇事逃逸且造成他人受伤的,将处以6个月以上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2. 肇事逃逸导致他人死亡或重伤的,将处以1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民事责任

除了刑事责任外,肇事逃逸还可能涉及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交通费、精神赔偿等。

行政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第62条,不同情况下的行政责任如下:

  • 无人伤亡,但肇事人未按规定处置:处以新台币1000元到3000元的罚锾,逃逸者将被吊扣驾照1至3个月。
  • 无人伤亡,但肇事人未将汽车移置路旁:处以新台币600元以上1800元以下的罚锾。
  • 人员伤亡,但未报警处理或采取救护措施:处以新台币3000元以上9000元以下的罚锾。
  • 造成人员受伤并逃逸:吊销驾照。
  • 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并逃逸:吊销驾照,且不得再次考领。

如何正确处理交通事故以避免肇事逃逸指控?

  1. 立即停车并检查现场情况。
  2. 检查人员伤亡情况,必要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3. 保护现场,避免证据被破坏。
  4. 及时报警并配合调查。
  5. 保持冷静,不要试图逃避责任。

小结

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的行为,违反刑法及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可能面临6个月至7年的有期徒刑、吊销驾照及民事损害赔偿。因此,正确处理交通事故绝对不能忽略!遇到肇事逃逸指控,应配合调查并寻求法律援助,总之,若不幸遇上,遵守法律、正确处理交通事故是避免肇事逃逸指控的关键,同时确保公平与安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