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秋月》: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程颢《秋月》: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秋月,是诗人程颢笔下的一幅绝美画卷。清澈的溪水、碧绿的山头、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秋日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秋月》,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诗词赏析
注释:
(1)青溪:清澈的溪水。
(2)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3)红尘:泛指人世间。
译文:
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作者介绍
程颢(hào)(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今保定定州),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相关诗句
《湖山十景·平湖秋月》
万顷寒光一席铺,冰轮行处片云无。
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
《四景图·平湖秋月》
月浸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裹,一色湖光万顷秋。
《巫山一段云 洞庭秋月》
衡岳宽临北,君山小近南。
中开北百里湖潭。
吴楚入包含。
银汉秋相接,金波夜正涵。
举杯长啸待鸾骖。
且对影成三。
《巫山一段云 洞庭秋月》
万里天浮水,三秋露洗空。
冰轮辗上海门东。
弄影碧波中。
荡荡开银阙,亭亭插玉虹。
云帆便欲挂西风。
直到广寒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