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在教育公平中的挑战与机遇:师生专家共探未来教育革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在教育公平中的挑战与机遇:师生专家共探未来教育革新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merchiston.cn/1732/7073/1941373

近日,某国际学校中文课堂围绕“使用AI工具是否属于公平竞争”展开辩论,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深化思考,教师则从教育目标出发探讨AI的边界。以下是学生与教师的观点整合及实践建议:


学生视角:AI工具的双刃剑效应

学生观点可分为四类,分别聚焦工具属性、规则设计、能力培养及评价体系重构:

工具中立论

核心观点:AI本质是工具,关键在于规范使用而非否定。如同计算器与字典,AI可提升效率,但过度依赖会削弱自主思考。

建议: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将其作为辅助工具,例如数学教学中强调解题思路而非计算结果。

规则公平论

核心观点:若所有学生均能使用AI且遵守统一准则,则其可成为公平的辅助手段。

风险:资源获取不均可能加剧教育失衡,需通过规则约束过度依赖。

能力培养论

核心观点:合理使用AI可拓展思维广度,但需警惕直接复制内容。

建议:学校应制定使用规范,强化学生信息筛选与分析能力。

评价重构论

核心观点:教育评价需从“脑力比拼”转向“资源整合能力”。

案例:借鉴斯坦福大学“人机协作日志”,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如区分“辅助类”与“生成类”AI),确保规则透明。

教师观点:教育目标决定AI工具的使用边界

教师立场分为支持、中立与审慎三派,体现多维思考:

支持派

观点:AI是时代趋势,学生需通过实践掌握工具应用能力。作业中明确披露AI使用情况,并创建参考书目样式部分展示使用方法。如果作业目的是培养使用AI工具的能力,或AI工具对所有参与者开放,则属于公平竞争。技术是生活的一部分,需要调整评判标准并教会学生正确引用AI。

中立派

观点:若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包含AI技术工具,其使用具有合理性。应聚焦正确使用方法,而非过度担忧风险。使用AI的公平性取决于任务性质和作业要求——如果任务旨在测试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可能并不公平,因为它可能会提供现成的答案,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然而,如果任务的目标是评估学生利用工具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那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可能是合适的。

审慎派

观点:对学生的总结性评估可在课堂上随时进行,AI可以用于辅助研究和准备阶段。

专家洞见

崔维友(Joseph Cui)

美国微软技术合伙人

蚂蚁金服研究员

腾讯研发效能委员会主席

他在其讲座中提出了关键观点:

挑战:AI技术爆发式增长(如DeepSeek用户破3000万)引发伦理、法律与资源分配问题。

机遇:下一代须具备“人机协同”能力,包括数据筛选、创新整合及伦理判断力。

行动建议:教育者需重新定义核心素养,培养适应AI时代的未来领导者。

结论:迈向公平与创新的教育新范式。

AI工具的应用已不可逆,其公平性取决于三要素结合:

  • 规则设计:分类管理(如辅助类,生成类AI)透明化标准;
  • 教育目标适配:根据任务性质动态调整AI使用边界;
  • 学生自律性:通过系统性培训强化自主独立思考与伦理意识。

历史经验表明,工具革新(如算盘、搜索引擎)终将催生更进步的公平准则。教育者的使命是引导学生实现“人机共生”中的能力跃迁,并通过定期评估确保措施实效。唯有如此,AI方能成为推动教育公平与创新的催化剂,而非公平的“破坏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