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专家肺癌临终警示:咳出这东西马上做CT
癌症专家肺癌临终警示:咳出这东西马上做CT
一位癌症专家的亲身经历,揭示了肺癌早期预警信号的重要性。当出现咳血等症状时,及时进行CT检查和肺结节消融术,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肺癌的早期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建议。
一位癌症专家的遗憾
楼钦元教授的悲剧始于2017年的一次咳嗽。他自述:“咳出少量血痰时,我以为是感冒未愈。”这种症状持续半年后,CT检查显示癌细胞已转移至肝脏和盆腔。
医学真相显示,咳血绝非小病!以下三类人群需高度警惕:
- 痰中带血丝:这是肺癌早期的典型症状,因肿瘤侵犯支气管黏膜导致毛细血管破裂。
- 持续干咳超4周:刺激性干咳占肺癌患者首诊症状的70%。
- 胸闷+体重骤降:若伴随不明原因消瘦(3个月内下降5%以上),恶性风险陡增。
专家警示:中国癌症数据显示,80%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而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楼教授的案例印证了一个残酷现实:健康生活方式无法完全规避癌症,唯有早筛才是“保命符”。
微创消融:改写命运的“三把利剑”
当楼教授确诊晚期肺癌时,癌细胞已扩散至全身。但若他在咳血初期通过CT发现肺结节,结局或将完全不同——肺结节消融术能以微创方式精准灭活癌变组织,无需切除肺叶,保留正常呼吸功能。
真相一:30分钟“针尖手术”,1毫米伤口灭癌
传统肺癌手术需开胸切除肺叶,创伤大、恢复慢。而消融术通过穿刺针释放射频/微波能量,瞬间高温灭活肿瘤,创口仅针孔大小。
适应症包括:
- ≤3cm的早期肺癌
- 癌前病变
- 无法耐受手术的高危人群
- 尤其是15mm以下的磨玻璃结节
- 需要切除较多肺段的肺结节
- 多发肺磨玻璃结节
- 手术后肺结节再发
疗效数据:研究显示,经过严格筛选的磨玻璃结节,消融术后5年生存率与传统手术相当。
真相二:精准打击,灭瘤保肺
消融术的“智能导航”Lung-mapper系统可锁定肿瘤位置,误差小于1毫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李明教授指出:“对于多发结节或靠近血管的病灶,消融术能最大限度保护健康组织,避免肺功能损伤。”
真相三:联合治疗,破局晚期
即使已转移的晚期患者,消融术也可与靶向药、免疫治疗协同作战。消融术联合PD-1抑制剂,可显著缩小肿瘤负荷,延长生存期。
高能预警:这些人群必须立即行动
楼教授在遗书中写道:“若时光倒流,我会在咳血第一天就做CT。”他的遗憾映射出三类高危人群的生存法则:
高危人群清单
- 长期咳血/干咳者:尤其40岁以上吸烟人群。
- 肺结节患者:结节≥15mm或边缘毛刺状,分叶,血管征,胸膜黏连。
- 家族癌症史者:直系亲属有肺癌史,风险增加2-3倍。
行动指南
- 立即检查:低剂量螺旋CT是金标准,辐射量仅为常规CT的1/5。
- 动态监测:6-12个月复查,发现增长立即消融。
- 基因检测:若检出EGFR、ALK等突变,可联合靶向治疗提升疗效。
专家呼吁:早筛革命已至,莫让悲剧重演
截止2025年,中国很多地方成立肺癌县域筛查专委会,推动基层早筛普及。中国抗癌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普及CT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
楼教授未竟的愿望:“希望我的故事能唤醒千万人,早一天筛查,多十年生命。”如今,随着消融技术的成熟,这一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结语:以科学之光照亮生命之路
楼钦元教授的离世,是医学的遗憾,更是全民健康的警钟。当微创消融技术让早期肺癌成为可治愈的慢性病,我们唯一需要战胜的,是侥幸与无知。记住:咳出血痰的那一天,就是你与死神赛跑的起点。早一步CT,多一步评估,早十年新生!
李明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感染与肺结节介入中心,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第三届“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提名奖;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
上海十院医匠,研究型医师,科普官;
临床擅长:
1、擅长肺磨玻璃结节的活检及消融,肺结节冷冻及微波治疗,发明冷冻消融圆头针,有效避免穿刺和消融过程中,损伤血管、支气管和心脏等脏器。
2、擅长冷冻消融同步活检技术,同步诊断和消融肺结节,大幅度提升活检阳性率,显著降低术后气胸及出血风险。
3、专注于不开刀不手术,消融治愈肺磨玻璃结节。尤其是肺多发磨玻璃结节,肺结节手术后再发或增大,靠近肺门、心脏、大血管等部位肺结节,需要切除肺段甚至肺叶治疗的肺结节,肺部转移性肺结节等。
4、擅长肺结节,磨玻璃结节,GGO,GGN的良恶性鉴别。
学术成就:
执笔制定国内首部肺多发磨玻璃结节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8项,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副主编或参编专著5部。
学术任职: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整合防筛专委会常委;
上海市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
中国医促会肿瘤微创学组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消融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