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血管同寿”:别让血管问题成为生命的 “定时炸弹”
“人与血管同寿”:别让血管问题成为生命的 “定时炸弹”
“人与血管同寿”,这句源自十九世纪法国名医卡博尼斯的经典名言,深刻揭示了血管健康与人类寿命的密切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动脉血管逐渐硬化阻塞,一旦重要脏器因血管问题而阻塞、坏死,生命的终结便悄然而至。因此,保持血管的通畅不仅是长寿的关键,更是每个人必须重视的健康课题。
血管与寿命的关系
当人体动脉血管不断硬化阻塞,一旦脏器(尤其是心脑)因血管问题而阻塞、坏死,人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通畅的血管是长寿的关键,而那些过早狭窄、硬化甚至堵塞的血管,时刻威胁着生命安全。
国人平均寿命约75岁,而人的血管寿命大致也是75年。无论是谁,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保护血管健康都刻不容缓。国际心脑血管权威指出,人老主要体现在血管上。人类理论寿命可达110-115岁,但如今平均寿命仅80岁,动脉老化引发的心脑血管病是减寿主因。脑血管病死亡率高,发病后存活者近半数在3-5年内死亡,冠心病和脑卒中多因心脏和大脑内部动脉血管老化、血液供应受阻,导致器官功能失常。
血管老化的原因与差异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由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构成。细胞从毛细血管获取营养和氧气,就像庄稼依赖河渠灌溉。出生时血管内皮光滑,但随年龄增长,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沉积,使血管内皮增厚、管腔变窄。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虽人人都会随年龄出现一定程度动脉硬化,但因遗传、饮食、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不同,血管病变的速度和进展差异很大。研究发现,有的十几岁儿童就有动脉硬化,30岁左右患心肌梗死的病例也不少见。
血管老化的危害
血管硬化或蜕变,会引发心、脑缺血和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多数老年病都与血管老化相关。血流量减少时,会出现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等不适,严重可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血管功能失调还会诱发恶性肿瘤、感染及免疫性疾病。我国约80%的中老年人患心脑疾病,每12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心脏病和脑退行性改变成了中老年人长寿的最大障碍。
血管老化还会影响血压,很多高血压患者发现原本有效的降压药,几年后效果变差,这并非降压药有“抗药性”,而是血管老化加剧、弹性变差,而药物未调整。长期血供不足还会损害重要器官,大脑血供不足会头晕、乏力,持续老化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心脏长期缺氧、高血压会致心室肥厚、扩张,甚至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还会引发慢性肾功能不全,动脉弹性变差伴粥样斑块易引发脑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血管问题的信号与好血管标准
血管出问题,全身会拉“警报”,如眼睛模糊可能是眼底血管问题,腿疼跛行可能是下肢血管问题,胸痛胸闷可能是心脏问题,经常晕倒或是脑血管问题。
好血管有三个标准:一是“韧”,二是“滑”,三是“顺”。
一是“韧”,好血管有弹性且柔韧,年龄增大血管易变硬变脆、失去弹性,韧性差会使血压控制能力变差,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二是“滑”,血管如软水管,好的血管内壁光滑通畅,“生病”的血管内壁有杂质,形成黄色小米粥样斑块,阻碍血液流动,引发多种疾病;
三是“顺”,满足“韧”和“滑”,基本能保证动脉通畅,血液流量大,营养供应充足,新陈代谢快,上年纪后血脂稠也不易堵塞,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冬天也不容易体寒、手脚冰凉。
“人与动脉同寿”,很多二三十岁的人“血管年龄”却五六十岁,若“血管年龄”比实际大5岁以上,就可能患“血管老化”相关疾病。血液正常循环关系到身体功能协调,血管作为血液循环途径至关重要,血管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