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乾隆皇帝在此地出生成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乾隆皇帝在此地出生成长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0/22/3196639_1139878161.shtml

雍和宫位于北京东北角,最初为清朝皇家府邸,后转变为行宫、喇嘛庙,是集宫廷与宗教建筑于一体的典范。作为乾隆皇帝诞生地及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佛教寺院之一,雍和宫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是研究清代皇家生活和藏传佛教发展的重要场所。

历史沿革

  •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为四子胤禛建造府邸,赐名雍亲王府。
  • 雍正三年(1725年):胤禛即位后,将雍亲王府改为行宫,称为雍和宫。
  •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被改建为喇嘛庙,并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乾隆皇帝正是在此地出生并成长。
  • 新中国成立后:
  • 1950—1952年:国家对雍和宫进行了全面修缮。
  • 1961年3月:雍和宫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布局特征

雍和宫的布局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对称和谐与层次递进的特点。整个建筑群占地66400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间,分为东、中、西三路,其中中路为核心区域,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主要殿堂,并通过五进院落形成逐渐升高的序列。

前部建筑

  • 牌楼院:位于最南端,设有东西牌坊及影壁。
  • 昭泰门:紧接牌楼院之后,作为进入主区的第一道门户。
  • 天王殿(雍和门):原为王府宫门,后改为天王殿,内供布袋尊者和四大天王塑像。
  • 御碑亭:存放乾隆帝所撰《喇嘛说》四体碑文。

中路主体建筑

  • 雍和宫殿:相当于大雄宝殿,内有青铜质泥金佛像及十八罗汉像。
  • 永佑殿:曾是王府正寝殿,现供奉白檀木雕佛像。
  • 法轮殿:举行法事的地方,平面呈十字形,内部装饰精美,包括宗喀巴大师铜坐像和五百罗汉山。
  • 万福阁:寺庙最高点,内有一座高达26米的木雕迈达拉佛(弥勒站像)。
  • 绥成殿:位于万福阁北侧,为中路最后一进建筑。

两侧配殿

  • 讲经殿与密宗殿:分别位于雍和宫殿东西两侧。
  • 戒台楼与班禅楼:法轮殿的东西两侧,用于特殊宗教活动。
  • 永康阁与延绥阁:万福阁两侧,以飞廊相连,增加了整体空间的连贯性。

其他重要设施

  • 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1995年成立,展示了丰富的佛教艺术品。
  • “四大扎仓”:即讲经殿、密宗殿、时轮殿和药师殿,标志着雍和宫作为一个完整的藏传佛教学府的地位。

主要建筑

雍和门(天王殿)

  • 原为王府宫门,后改建为天王殿。
  • 殿内供奉笑容可掬的弥勒菩萨塑像,两侧是泥金彩塑四大天王,背后则是护法神将韦驮。

雍和宫殿(大雄宝殿)

  • 原名银安殿,曾是雍亲王接见文武官员之处。
  • 改建为喇嘛庙后,相当于一般寺院的大雄宝殿。
  • 殿内正北供奉三尊高近两米的铜质三世佛像: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和弥勒佛,代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流程。
  • 东北角供铜观世音立像,西北角供铜弥勒立像。
  • 两面山墙前的宝座上端坐着十八罗汉。

永佑殿

  • 单檐歇山顶,“明五暗十”构造。
  • 原为雍亲王的书房和寝殿,后成为清朝供先帝的影堂。
  • 殿内供有三尊高2.35米的白檀木雕佛像:无量寿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和狮吼佛。

法轮殿

  • 平面呈十字形,殿顶设有五座天窗式的暗楼,每座楼顶有一座铜质鎏金宝塔。
  • 殿内中央巨大的莲花台上供奉着6.1米高的宗喀巴大师铜像。
  • 宗喀巴像背后是紫檀木雕刻而成的五百罗汉山,这是一绝。
  • 五百罗汉山前有一金丝楠木制成的洗三盆,相传乾隆帝出生三天时曾用此盆洗澡。

万福阁

  • 是雍和宫最高的建筑,高达25米,飞檐三重。
  • 内部供奉一尊高达26米(地上18米,地下8米)的木雕迈达拉佛(弥勒佛),由整棵白檀香木雕刻而成,是另一绝。
  • 万福阁的东西两侧分别是永康阁和延绥阁,通过飞廊相连,形成一个整体。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