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癫痫的治疗原则与特殊考量
女性癫痫的治疗原则与特殊考量
癫痫,又称羊癫风,是仅次于脑中风和痴呆的神经科常见疾病。通过戏剧和新闻媒体的传播,许多人对癫痫的认知停留在"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咬舌、大小便失禁"等严重症状上,但这些描述实际上只是癫痫众多类型中较为严重的一种。许多癫痫类型并不会出现抽搐或明显的动作异常。
案例分享
黄小姐今年28岁,在国中时期因高烧住院时首次出现全身抽搐,随后被诊断为癫痫。虽然此后没有再次出现抽搐,但婚后丈夫发现她每隔几个月就会出现一次恍神。例如,在做饭时会站在煤气炉前发呆而忘记放盐,或者在看电视时神游,导致剧情衔接不上。
在医院就诊时,根据她的描述,医生怀疑她可能患有"局部复杂性癫痫",这种症状通常由大脑局部异常放电引起,导致意识不清,患者事后往往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经过脑电图(EEG)检查,证实她的左脑颞叶有异常放电,确诊为"局部复杂性癫痫"。
然而,就在治疗几个月后,黄小姐发现自己怀孕了。这对她来说虽然是喜讯,但也带来了担忧,因为她担心服用抗癫痫药物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疾病治疗考量
癫痫的临床表现千变万化,病因复杂,国际学者至今未能制定统一的诊疗规范来涵盖所有类型的癫痫。尽管如此,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在台湾就有二十多种药物可用于治疗癫痫,因此患者不必过于悲观。
除了准确诊断癫痫类型外,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群体,如育龄女性、儿童和老年人,还需要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生育年龄女性癫痫治疗
怀孕对女性来说是一件大事,对于癫痫女性而言更是如此。她们容易受到压力、睡眠质量、荷尔蒙等因素的影响,在怀孕前中后期癫痫发作频率可能升高。然而,许多患者为了担心药物影响胎儿发育,往往倾向于尽量避免用药,甚至自行停药,这种做法反而可能导致病情失控,引发严重抽搐或脑缺氧,危及母婴安全。因此,建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至关重要。
统计数据显示,即使是健康的高龄产妇(35岁以上),也有约3%的概率生出异常胎儿。而癫痫女性在孕期持续服用抗癫痫药物,产生异常胎儿的概率也大约是3%,与高龄产妇的风险相当。
近二十年来,欧美和台湾的登记系统数据显示,某些抗癫痫药物可以相对降低胎儿畸形的风险。因此,除非是难以控制的癫痫,否则患者可以在与医生充分讨论后,选择风险较低的药物。
定期监测服药情况,按照医嘱定期检查脑电图和药物浓度,是控制癫痫的关键。如果控制得当,女性患者也可以顺利怀孕,实现生育愿望。
本文原文来自台湾西园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