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王琦创制“过敏康”:基于乌梅丸的过敏性疾病通用方
国医大师王琦创制“过敏康”:基于乌梅丸的过敏性疾病通用方
国医大师王琦在经典方剂“乌梅丸”的基础上,创制了一款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通用方——“过敏康”。该方剂以“酸、苦、辛、甘”四味为基础,通过灵活配伍,实现了对多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将详细介绍“过敏康”的组成、功效及临床应用。
王琦认为,经方的灵活应用应以病机为核心。在学习乌梅丸时,需要牢牢把握“酸、苦、辛”三个关键要素。其中,“酸”代表酸收、酸敛;“苦”代表苦能泄能降;“辛”代表辛能通能行。此外,乌梅丸中还包含了“甘”味,甘能补能缓急。在乌梅丸中,酸味药占据主导地位,乌梅的用量高达300枚,并需在苦酒中浸泡一昼夜。其他药物如细辛、当归、蜀椒、桂枝等的用量则相对较少。
乌梅丸不仅具有温脏安蛔的功效,更重要的是能够泄肝和胃、温脏散寒。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乌梅丸被广泛应用于腹痛、痢疾、呕吐等病症的治疗。通过灵活化裁,乌梅丸在妇科崩漏等病症中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基于乌梅丸的制方思想,王琦创制了“过敏康”,用于调节过敏体质和治疗过敏性疾病。该方剂由黄芪、牡丹皮、乌梅、黄芩、百合等五味药组成,具有脱敏调体的功效。
组成用法
黄芪15g,牡丹皮10g,乌梅10g,黄芩10g,百合15g,水煎服。
功效
脱敏调体。
制方原理
本方可视为乌梅丸的变法。乌梅为酸,黄芩为苦,牡丹皮为辛,黄芪、百合为甘缓,属于整合药组,开发潜能的变通用方模式。从功效考虑,方中黄芪益气扶正、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为君药。乌梅收敛精气,百合滋阴清热生津,二者配合为临床常用的“抗过敏汤”,主要成分具有清热退敏的功效。牡丹皮可抑制免疫功能亢进,抑制抗体的产生,对抗变态反应性病变,减轻或消除免疫抑制所引起的副作用。同时,丹皮酚能明显对抗戊四氮、士的宁和电休克等所致的惊厥。黄芩能抑制组胺和SRSA(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的游离量,黄芩中的黄酮苷有抗过敏作用,是肥大细胞巯基酶的抑制剂,可对抗组胺和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同时黄芩能抑制抗原与IgE结合,减少抗原抗体反应。乌梅可减少实验动物的蛋白性休克的死亡数,对豚鼠的蛋白质过敏休克及组胺性休克有对抗作用。百合水提取液有抗过敏作用,可对抗组胺引起的蟾蜍哮喘。
加减运用
- 辨病加减:
- 过敏性鼻炎者加苍耳子散
- 过敏性哮喘者加麻杏石甘汤
- 过敏性荨麻疹者加消风散
- 辨证加减:
- 兼有气虚,平素气短、恶风、易感冒者,加黄芪20~30g,白术15g,防风10g
- 辨症加减:
- 鼻塞重者,加白芷10g,薄荷10g 增强宣通鼻窍、疏风散邪的功效
- 鼻痒、眼痒者,加路路通10g,百部10g以杀虫祛风止痒
- 大量清涕者加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渗湿
- 兼有咳嗽者,加杏仁10g,桔梗10g,青黛6g,百部10g
- 兼有痰多色白者,加苏子10g,莱菔子10g,白芥子6g
- 痰黄黏稠者,加黄芩10g,浙贝母10g
- 兼有过敏性哮喘者,加炙麻黄8g,生石膏30g,杏仁6g,炙甘草6g
- 咳喘剧烈,呼吸急促困难者,加射干10g,地龙10g
- 病久入络,舌下静脉怒张、口唇紫暗者,加当归15g,桃仁10g
- 呼多吸少、肾不纳气者,加沉香3g
- 兼有口干口渴者,加麦冬10g,玄参10,生地黄10g
- 兼有荨麻疹者,加茜草15g,紫草10g,旱莲草15g,白鲜皮15g,地骨皮15g,冬瓜皮30g
- 皮肤瘙痒严重者,加白鲜皮15g,白蒺藜10g,徐长卿15g
《国医大师传承录》第二辑收录了第一届国医大师30人的学术成就,从学医之路、成才之道、学术之精、专病之治、方药之长、大医之情、养生之智、传道之术等多个维度展现了国医大师的为医为人之路。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请务必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