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昌舒:科举与北宋士人审美共同体的建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昌舒:科举与北宋士人审美共同体的建构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07A08NKD00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宋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乃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其中的关键在于科举制。


宋本《梦溪笔谈》书影

北宋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各种“范式”的确立:在政治上,中国进入钱穆所说的“平民社会”;在文学上,古文成为此后科举考试的文体;在思想上,儒家经义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在绘画上,进入郑午昌所说的“文学化时期”。概而言之,科举出身的士人共同体所确立的政治思想和审美趣味成为一种“范式”。库恩说:“我们已经知道,科学共同体取得一个范式就是有了一个选择问题的标准,当范式被视为理所当然时,这些选择的问题可以被认为是有解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对这些问题,科学共同体才承认是科学的问题,才会鼓励它的成员去研究它们。”审美共同体同样如此:古文的盛行,儒学的复兴,“士人画”的确立,书法上的“重意”,雅化的趣味,这一切都意味着在科举制的指引下,北宋士人审美共同体得以建构,在此基础上又确立了此后中国美学史的范式。

英国学者斯金纳开创的“历史语境主义”是近年来盛行于欧美史学界的一个流派,其主要思想是:“斯金纳和剑桥学派的其他学者们创造出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对待历史文本的研究和解释的特殊方式,‘不去专门研究主要的理论家,即经典作家,而是集中探讨产生他们作品的比较一般的社会和知识源泉’。并且将从思想家文本中来研究思想家的思想转换为研究思想家在什么状态下创作出了这样的文本,使用这样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也意味着要将思想家的文本(text)放在其所处的语境中(context)来研究。这样的研究方法也被称为‘语境主义’(contextualism)”。这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启发意义。由于学科划分的原因,今天的学术研究往往集中于单个经典文本的研究,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这些文本产生的历史语境。就本文而言,我们今天的研究大多是分门别类,例如,将欧阳修、苏轼作为文学家,司马光作为史学家,程颢作为理学家,但就历史本身而言,他们不仅自身都是综合型人才,对其他士人的“文”都有深刻的见解。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面临同样的问题,彼此之间有密切的互动,处于同一个士人共同体中。因此,研究北宋美学,也许可以借鉴“历史语境主义”的方法,将单个的作家、作品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将他们作为一个共同体,这对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北宋美学,应该是有一定意义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