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回族的起源与形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回族的起源与形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315/08/39305010_1149059839.shtml

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他省份也有分布。回族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其形成过程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元代的民族融合等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回族的起源、形成过程及其文化特征。

历史背景与起源

  1. 古代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
    回族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随着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大量来自波斯、阿拉伯和中亚的穆斯林商人、使节、工匠等(被称为“蕃客”)进入中国,主要聚居在长安(今西安)、广州、泉州等商贸重镇。他们与当地汉族通婚,逐渐形成早期的回族先民。

  2. 元代大规模迁徙与融合
    13世纪蒙古西征后,大批中亚、西亚的穆斯林(包括工匠、士兵、学者等)被迁入中国,组成“探马赤军”驻守各地。元朝将其归为“色目人”,赋予较高社会地位。这些群体与汉族、蒙古族等通婚,形成“回回人”的雏形,成为回族的主要来源之一。

民族形成的关键阶段

  1. 元代:族群雏形的确立
    名称来源:元代官方文书中首次出现“回回”一词,泛指中亚、西亚的穆斯林。
    社会基础:回回人广泛参与元朝政治、经济(如理财官员赛典赤·赡思丁)、科技(天文、医学)等领域,形成聚居社区(“回回营”),保持伊斯兰信仰。

  2. 明代:民族共同体定型
    政策推动:明朝推行同化政策,要求少数民族改用汉姓、习汉俗,但允许保留宗教信仰。回回人进一步汉化,语言转为汉语,同时保持宗教传统。
    文化融合:通过“经堂教育”传承伊斯兰教义,形成以汉语为载体的“回儒”文化。

  3. 清代至近现代:认同强化与民族确认
    清朝中后期的民族矛盾(如陕甘农民起义)促使回族强化内部凝聚力。
    民国时期,“回教”与“回族”概念开始区分,推动民族意识觉醒。
    新中国民族识别:1950年代被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等自治地方。

文化与宗教特征

  1. 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地位
    回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属逊尼派,遵循哈乃斐学派。宗教生活围绕清真寺展开,重视“五功”(念、礼、斋、课、朝)。
    宗教节日包括开斋节(尔迪·菲图尔)、古尔邦节(尔迪·艾祖哈)等。

  2. 语言与文字的独特性
    通用汉语,但在宗教活动中保留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如“杜阿”“乃玛孜”)。
    历史上曾使用“小儿锦”(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汉语的拼音文字)。

  3. 生活习俗的融合性
    饮食:遵循清真饮食规范,禁食猪肉、血液等,形成独特菜系(如兰州牛肉面、馓子)。
    服饰:日常衣着与汉族相近,宗教场合男性戴白帽,女性戴头巾。
    丧葬:实行土葬、速葬、简葬,不用棺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