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AI让史前巨兽"复活"
上海自然博物馆:AI让史前巨兽"复活"
上海自然博物馆,这座形似鹦鹉螺的建筑,不仅是一座展示自然历史的博物馆,更是一个融合科技与文化的创新空间。近期,该馆与联想集团合作推出的"用AI唤醒地球精灵"项目引发广泛关注。通过AI技术,观众可以与已灭绝或濒危物种进行虚拟互动,这种创新的展示方式不仅为博物馆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注:上海自然博物馆外观
一票难求的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坐落于上海静安区雕塑公园内,其主体结构的设计灵感来自鹦鹉螺,呈螺旋状缓缓上升。建筑表面做了大面积的立体绿化,如同时间悠久的白崖上铺展开一片草原。从空中俯瞰,整个建筑犹如一枚巨大的"绿螺",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图注:位于静安雕塑公园内的上海自然博物馆
馆内的基本陈列自上而下设有十大展区,内容涵盖宇宙诞生、生命演化、人类起源、生态多样性、地质矿物等多个领域。其中最吸引人的当属"生命长河"展区,这里展出了地球上最大的水生哺乳动物蓝鲸、最大恐龙机电模型阿根廷龙以及最大陆生哺乳动物巨犀等1:1等比例复原模型。
图注:霸王龙动起来真的像活过来一般,务必亲自去体验参观一下
这些展品背后,是多达29万件藏品。虽然上海的地质历史较短,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68年创立的徐家汇博物院,经过不断的发展和积累,馆藏数量在中国各大自然博物馆中名列前茅。
与时俱进的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创新和互动,推出了一系列深受游客欢迎的项目。其中最火的就是挖化石体验活动,参与者需要穿上专用服装、戴上护目镜,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挖掘,体验成为一名"小古生物学家"的乐趣。
图注:孩子们在参与挖化石体验活动
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博物馆还推出了特色文创产品,将馆内的网红藏品制作成可爱的手办、冰箱贴等。同时,博物馆还推出了"博物馆之夜"、"博物馆WALK"等特色活动,让观众在不同场景下都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AI技术让灭绝生物"复活"
近期,上海自然博物馆与联想集团合作推出的"用AI唤醒地球精灵"项目引发了广泛关注。该项目利用联想自研的空间计算AIGC技术,对已灭绝或濒危物种进行高精度复原。观众可以通过VR设备,置身于虚拟环境中,与这些"复活"的生物进行互动。
图注:戴上VR设备"用AI唤醒地球精灵"
在项目中,联想首先对标本进行高精度扫描,然后基于AI算法结合手工修复构建生物模型,真实还原3D姿态和动作。例如,为了实现猛犸象毛发的高精度,联想在设备性能边界内,最大限度优化毛发渲染效果,真实还原生物纹理。
AI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
"用AI唤醒地球精灵"项目是联想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二度合作。联想集团以"AI向实,智能向善"为价值主张,将AI智能技术应用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第一线及公众科普之中。从2021年起,联想先后打造了长江江豚保护、长江生态公益科普、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案例。
图注:AI智能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智慧应县木塔"项目。应县木塔被誉为"斗拱博物馆",是中国古建筑的瑰宝。联想集团运用AIGC组合技术,让参观者在虚拟世界中游览这座有着900年历史的古塔,了解其前世今生。
图注:基于联想首款空间AIGC文遗智慧保护解决方案打造
结语
AI作为一种能力,其应用于向善,正是我们的选择和责任。通过这些创新项目,AI技术不仅为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展示方式,更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跨界合作,进一步拓展AI的应用边界,造福社会。
本文原文来自地球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