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万亿美元美债危机:全球关注的经济难题
36万亿美元美债危机:全球关注的经济难题
美国国债总额已首次突破36万亿美元大关,引发全球关注。美国财政部长罕见发声,表达了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本文将深入分析美国债务问题的现状、影响以及各国应对措施。
近日,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美国国债总额已首次突破36万亿美元大关,再度引发全球对美国债务问题的高度关注。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让美债走向充满不确定性,甚至传出美债是否会赖账不还的猜测。在此背景下,美国财政部长的表态也备受瞩目。
回顾美国国债规模增长历程,其速度堪称惊人。与40年前那不足万亿,仅为9070亿美元的规模相比,如今已暴增超38倍。自2023年9月突破33万亿美元后,增长更是急剧加速,2024年接连跨越34万亿、35万亿美元台阶,直至11月底一举跃升至超36万亿美元。在这巨额债务重压下,美国政府财政负担愈发沉重。数据显示,美国2024财年用于净利息支付的支出相较上一年骤增2400亿美元,这一数字已超过国防开支与医疗保险支出。在财政支出方面,社会保障支出增加1070亿美元,医疗保险支出增加250亿美元。各项支出大幅攀升,而债务利息支出尤为突出,严重挤压其他财政资源。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资料图)
中国作为美国国债重要海外持有国,其持仓动态一直备受关注。当地时间3月19日,美国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增持18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达7608亿美元。但从长期趋势看,自2022年4月起,中国美债持仓便持续低于1万亿美元且呈总体减持态势。2024年1月减持186亿美元开启“三连降”,随后数月有增有减,整体维持减持节奏。中国减持美债,主要源于美债风险上升。美国国债规模持续膨胀,债务违约风险随之增加。一旦美国出现债务违约,持有美债的国家资产将严重受损。此外,中国减持美债也是外汇储备多元化需求使然。分散投资,降低对单一资产依赖,有助于保障国家金融资产安全。
不只是中国,全球多国对美债态度都在转变。近年来,全球掀起美债抛售潮。美国财政部报告显示,1月所有海外对长期、短期美国证券和银行现金流的净流出总额达488亿美元。其中,海外私人资金净流出748亿美元,海外官方资金虽有260亿美元净流入,但难以掩盖整体资金外流趋势。海外净买入美国长期证券资金规模1月仅2亿美元,而此前2024年12月净买入达796亿美元,反差巨大。各国减持美债,反映出对美债信心下降。美国长期依靠债务驱动经济,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经济增长前景不明朗,使得各国对持有美债安全性产生担忧。
华盛顿(资料图)
面对如此严峻债务形势,美国财政部长也罕见发声。虽未明确提及美债偿还问题,但对美国经济前景表达出担忧。此前,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表示,美联储决定大幅放慢缩表步伐,这针对市场对长期联邦债务的需求释放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这从侧面反映出美国经济与债务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美国政府长期依赖发行国债维持财政运转,当市场对美债吸纳能力下降,美联储不得不调整政策。而财政部长的表态,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美国经济正面临诸多挑战,美债偿还压力巨大。
为应对债务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持续发行新国债,以新债还旧债。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进一步扩大债务规模,使未来偿债压力更大。另一方面,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印钞购买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这一举措易引发通货膨胀,削弱美元国际购买力,损害美元信用。长此以往,不仅美国国内经济受冲击,全球经济也将深受其害。美债危机一旦爆发,将对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美元波动将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股市、汇市大幅波动,国际贸易也将受到严重影响,阻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特朗普(资料图)
对中国而言,在美债问题上一直保持理性与谨慎。除减持美债外,还积极推动外汇储备多元化,增加黄金等其他资产配置,降低对美元资产依赖。同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地位,减少因美元波动带来的风险。
美国36万亿美元国债问题已成为高悬在全球经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国政府需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削减财政赤字,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债务危机。在此过程中,全球各国也需密切关注,共同应对美债危机可能带来的风险与挑战。而美国财政部长的那番“大实话”,或许只是美国债务危机严峻现实的冰山一角,未来美债走向何方,世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