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处理流程及劳务外包工伤责任归属详解
工伤处理流程及劳务外包工伤责任归属详解
工伤处理流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申领等。本文将详细介绍工伤处理的具体步骤,并探讨劳务外包关系中工伤责任的归属问题。
工伤流程步骤
工伤流程主要有以下步骤:
工伤认定申请: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工伤待遇申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后,职工可依据鉴定结果申领相应的工伤待遇,如医疗费报销、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用人单位或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按照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劳务外包工伤责任归属
在劳务外包关系中,工伤赔付责任主体的确定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是合法的劳务外包,发包方与承包方签订了明确的劳务外包协议,一般由承包方负责其员工工伤的赔付。因为在劳务外包模式下,承包方是劳务人员的实际用工单位,劳务人员与承包方存在劳动关系或者劳务关系,承包方对劳务人员的工作过程进行管理并支付报酬,所以承包方应当承担工伤赔付责任,包括支付医疗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相关工伤待遇。
然而,如果发包方存在过错,例如,发包方违反劳务外包协议的约定,对劳务外包人员的工作进行不当指挥或安排,导致工伤事故发生,发包方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另外,如果承包方不具备合法的经营资格或者没有能力承担工伤赔付责任,发包方可能会被要求承担一定的补充赔偿责任。
员工工伤处理流程
员工发生工伤后,一般按以下流程处理:
(一)工伤认定
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在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如果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应当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等材料。
(二)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三)工伤待遇
认定为工伤且完成劳动能力鉴定后,根据鉴定结果确定相应的工伤待遇。如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
工伤职工可依据相关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或者用人单位获取相应的赔偿。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以上是关于工伤流程步骤的相关说明,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