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禁毒宣传】饮品别混在一起喝,可能损伤大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禁毒宣传】饮品别混在一起喝,可能损伤大脑!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477441

【导读】近年来,将酒精与能量饮料混合饮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然而这种看似新潮的喝法却可能对大脑造成严重损害。同时,一些新型毒品也常常伪装成普通饮料,对青少年群体构成巨大威胁。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些隐藏在饮品中的健康风险。

朋友聚会的时候
难免喝酒、喝饮料
不过如今很多人喜欢
把“酒和饮料”搭配混着喝
甚至调配成鸡尾酒喝
这样味道、口感都有一些新变化
不过最近一项研究却发现:
“酒精+饮料”这样搭配着喝
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危害比单喝酒还大!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一项由意大利卡利亚里大学研究团队发表于国际期刊《神经病理学》的研究发现,能量饮料与酒精混合饮用,可能永久影响大脑中海马体的可塑性,导致长期的认知功能损害。对青少年来说,这种影响更大。

研究结果显示:
从青春期到成年期,能量饮料会对生物体产生长期的影响;
由于能量饮料会导致酒精中毒的主观感知降低,会让人不自觉地多喝,增加酒精中毒风险;
青春期饮用这些饮料,会导致海马体可塑性发生长期变化,如认知能力受损、记忆受损、行为障碍等,即大脑能力骤降。

青少年是“能量饮料+酒精饮品”
混搭饮用的高风险人群
这种喝法看似有趣
但对大脑的损害不容小觑
青春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朋友的健康
选择饮料都要注意
有些“饮料”外表诱人
实则暗藏玄机
它们披着普通饮料的外衣
实则是添加了有毒有害物质的
新!型!毒!品!

01
“可乐”
伪装成“可乐”的新型毒品,由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毒品混合而成。外包装跟普通可乐没区别,但吸食微量就会致人产生幻觉,引起发狂症状。
与冰毒相比,这种新型毒品的市场售价高出冰毒10倍,吸食方法不同,对人体危害也更大。

02
“咔哇潮饮”
“咔哇潮饮”是一款“网红饮品”,号称可作为酒精的替代物。此类饮品被检测含有的实际成分是γ-羟基丁酸,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
滥用γ-羟基丁酸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反射作用丧失,与酒精并用更会加剧其危险性,严重的会导致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

03
“花瓣味果汁”
“花瓣味果汁”是含有γ-羟基丁酸的新型毒品。少量γ-羟基丁酸就能在短时间内使人产生昏睡效果,并且醒来后会对昏迷过程失去记忆。

04
“奶茶”
伪装成奶茶的新型毒品,外观与平时买的奶茶冲剂十分相似,冲泡后也有浓浓的奶茶香,其中含有冰毒、氯胺酮、摇头丸等成分,服用后会让人极度亢奋,容易上瘾,情绪变脆弱不稳定,注意力无法集中在某件事物上,心慌,轻度意识模糊,产生日夜颠倒的幻觉,甚至陷入昏迷。

防“毒”秘籍
远离危险场所
涉足酒吧、迪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最容易成为毒贩子引诱吸毒的目标,要养成良好习惯,不吸烟不饮酒、不去不正规的舞厅酒吧、游戏厅等环境复杂的娱乐场所。
积极掌握毒品知识
绝不因为好奇以身试毒!在毒品问题上,我们面临的是生与死的抉择,因此我们应该增强自制力,控制好奇心,积极学习、了解和掌握毒品的相关知识。
不要轻信他人
案例证明,只要在你交往甚密的人中有一人染上毒品,其他人往往容易受到感染而吸毒;因此,坚决不与吸毒的人交友。多数吸毒者初次吸食都是由于接受了毒贩子或其他吸毒人员“免费”提供的毒品而走上吸毒道路的,所以一定不能贪图眼前的小恩小惠。
不盲目追求“时髦”
毒贩子们鼓吹“吸毒是时髦,是有钱人的标志”这是种极其荒唐的错误观念,不要被某些明星的吸毒行为所误导,分清是非对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正确的减压方式。

小编提醒
新型毒品的外包装
具有很大迷惑性
尤其告诫未成年人
切莫追赶所谓的“潮流、刺激”
切勿随意饮用来历不明的饮品
提高警惕,不能抱侥幸心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