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洗牌!深圳又一亿级跨境大卖走向破产边缘
重新洗牌!深圳又一亿级跨境大卖走向破产边缘
曾经在跨境电商领域如日中天、堪称龙头企业的有棵树,如今却站在了破产的边缘。这个曾经被誉为行业领军者的企业,其命运的转折令人唏嘘,也为整个跨境电商行业敲响了警钟。
有棵树被法院裁定重整
根据法院公告,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已裁定受理对有棵树的重整申请,并指定公司清算组担任管理人。这一裁定标志着有棵树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资不抵债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正式启动了重整程序。尽管公司仍具有重整价值,但若重整失败,有棵树将面临被宣告破产的风险。
有棵树曾经也是风光无限
有棵树的发家史可追溯至2008年,当时创始人肖四清在华强北租用小柜台开始创业,利用深圳电子产品制造业优势,出口3C产品。2010年正式成立公司后,有棵树迅速发展,2013年迁至华南城,进入快速发展期。之后有棵树还与傲基、通拓、赛维一起,被业界合称为“华南城四少”。
2014至2016年间,公司完成4轮融资,总额达8.9亿元,并在2016年挂牌新三板,成为最早登陆资本市场的跨境电商公司之一。2017年,有棵树以34亿元的价格被天泽信息收购,成为其营收和净利润的主力军,此后三年,有棵树贡献的净利润分别达到了 1.67 亿元、2.67 亿元和 2.95 亿元,连续三年净利润过亿,成为了跨境电商行业当之无愧的“亿级大卖”。
“华南城四少之一”也逃不过债台高筑
好景不长,有棵树的辉煌只延续到了2019年。自2020 年起,有棵树连续陷入亏损,三年累计亏损 30 多亿元,债台高筑。
其经营困境的背后,既有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有自身经营策略的问题。2021 年,亚马逊的封号潮给有棵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340 个亚马逊店铺被封号或冻结,涉及资金达到 1.3 亿元人民币。此外,疫情带来的电商红利也让有棵树在 2020 下半年进行了大量备货,但随后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存货滞销,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后有棵树就有点一蹶不振,其业绩开始不断下滑,2022年有棵树营收下降56.11%至7.74亿元,净利润亏幅较21年有所收窄,仍亏损3.66亿元;2023年有棵树再度下降40.01%至4.64亿元,净利润下降32.10%至负4.85亿元,亏损面持续扩大。截至 2023 年三季度末,有棵树负债总额 7.48 亿元,负债率高达 108.93%。
经验和教训
有句老话说得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棵树的案例恰好也印证了这个观点。
1.业务模式转型迫在眉睫
有棵树的成功得益于其典型的铺货模式,通过在电商平台快速上传大量商品信息,增加店铺的曝光率和销售机会,在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广泛的业务网络。但是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竞争的加剧和平台政策的变化,传统的铺货模式已不再适应市场。
从市场战略角度来看,有棵树在遭遇挫折后未能及时调整。当铺货模式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时,它没有果断地向精细化运营和品牌化转型。依然依赖过去的路径,使得公司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被竞争对手蚕食。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卖家朋友们要尽快转型,不断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这样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2.资本运作要注意风险管理
有棵树在资本运作中多次进行业绩对赌,虽然短期内推动了公司扩张,但也埋下了风险的种子。其他卖家也需要谨记,合理的资本运作和风险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在进行资本运作时,需要合理评估自身的业绩增长潜力和市场环境,避免签订不切实际的业绩对赌协议,以免因短期目标而损害长期发展。而是应该注重内部治理和规范,不应为了追求业绩而忽视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并且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应过度依赖短期的资本运作,而应专注于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3.财务管理和债务控制不可忽视
合理的财务制度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和风险,提高效率和利润。这包括建立准确的财务报表、预算分析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卖家需要合理规划资金流,控制债务风险,避免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经营危机。同时,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财务风险隐患。
4.合规经营不容小觑
有棵树的困境部分源于亚马逊封号潮的影响,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违规行为,如刷单、侵权等,这些行为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些收益,但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受到平台的制裁和法律的惩处。因此,卖家要加强对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的学习,确保自己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此外,由于跨境贸易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必须确保海外的税务合规,避免因税务问题而引发的合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