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重庆"乌龟石"上的清代题刻与造像:龙门浩月下的文化遗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重庆"乌龟石"上的清代题刻与造像:龙门浩月下的文化遗产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2-09-01/doc-imizmscv8580230.shtml

2020年5月,长江水位持续下降,一块形似乌龟的巨石露出江面,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围观。这就是位于重庆南岸区龙门浩的"乌龟石",其上保存着多处珍贵的清代题刻和造像。近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公布了对这些文物的最新调查成果,为我们揭开了"乌龟石"上神秘文物的面纱。


文物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造像进行测量、拍照


枯水时远眺龙门浩的"乌龟石"

"乌龟石"上的文物遗存

经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南岸区文物管理所的现场勘察和测绘,确认"乌龟石"上共有3处文物遗存:2处龛窟(含2尊造像)和1处题刻,均为清代遗存。

1号龛高1.8米,宽1.5米,龛左右刻对联"共仰慈云依鹫岭,常观皓月照龙门",横联"同登彼岸",龛内为一僧人站立像,着僧衣,双手合十。

2号龛高1.8米、宽1.65米。龛内为慈航真人像,结跏趺于莲花座上,头戴花冠,手持净瓶,左右刻有对联"海岸驾慈航兴隆感应东西地,云浮现真相顺风香送南北人",横联刻"清风皓月"。

此外,还有一则石刻题记"有求必应",题记"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四月廿四日立"。


文物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造像进行测量、拍照

文物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这些文物的开凿具有保佑过往行船平安、避灾祈福之意。1号龛的对联"共仰慈云依鹫岭,常观皓月照龙门"中,"慈云"、"鹫岭"都是佛教用语,蕴含佛法、佛教寺庙、佛陀说法圣地等意涵。而2号龛的对联"海岸驾慈航兴隆感应东西地,云浮现真相顺风香送南北人"里的"慈航"则应该指的是慈航真人,其保佑平安的寓意明显。

在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众考古中心副主任徐进看来,整个龙门浩题刻、造像完全可以用极富重庆特色来形容。首先,它是著名的古"巴渝十二景"中"龙门浩月"的一部分。而"龙门浩"这个已经被重庆人说得烂熟的地名其实本身就足够特别。

徐进提到,根据清康熙年间,刑部尚书王士禛(祯)所著的《蜀道驿程记》所述:"操小舟由龙门登岸,龙门者,江滨积石,中断如门,俗谓龙门。浩,巴人谓小港为浩。"这里"浩"指的就是江中被长长的碛石隔开的狭窄水域。在南岸龙门浩,上从盐店湾向下延伸至野猫溪有两条巨型的碛石长达数里,中有断石,就像浩口打开的一扇宽约五六丈的天然石门。浩外江水湍急,浩内则水波不惊,是适合船舶停靠的良港。入夜,皓月当空,倒影进平静如镜的浩内,这便是"龙门浩月"的美景。

"它是重庆地区中小石窟的代表。"徐进说,值得一提的是,类似龙门浩题刻、造像,还有如巴南佛爷梁上的摩崖造像等这一类枯水石窟,都可以说是重庆的一大特色。近期,不少枯水石窟露出,及时开展测绘记录、现状观察记录也是一种保护方式。"众所周知,重庆的水路、航道非常丰富,古人在不少江段的石梁、江心洲上都留下了石刻造像。这在其他地区是较为少见的。这也是龙门浩题刻、造像成为人文景观的一大关键。"

据介绍,本次调查收集到了详细、精确数据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也专门为龙门浩题刻、造像进行了近景摄影测量及三维建模。徐进说,"有了建模对整体环境的展现肯定就更精确了,采用数字测量技术是石窟考古报告全面、科学、系统地反映调查成果的要求,对遗迹总图、平面图、剖面图、各壁面详图等测绘成果的制作具有积极意义。"本次测绘也进一步完善了全市石窟调查的相关资料、数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