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同是兼并,味儿不同:中国历代土地兼并特色概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同是兼并,味儿不同:中国历代土地兼并特色概述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316/11/5512889_1149142950.shtml

中国历代的土地兼并问题,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也体现了统治集团内部在国家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政治博弈。从西周的井田制到隋唐的两税法改革,土地兼并的方式和政策背景各不相同,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各个历史时期土地兼并的特点。

一、西周至春秋战国

特色:井田制下的土地国有与贵族侵占

  1. 井田制名义上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小雅·北山》),土地归周王所有,但实际上是由贵族支配的。
  2. 战国时期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史记·商君列传》),通过军功授田制度使土地私有合法化。这一变革表面上破除了旧贵族的特权,实则通过“上首功”的政策重构了土地的分配体系,形成了新的军功地主阶层。

二、秦汉

特色:名田制异化与豪强势力崛起

  1. 汉代名田制以二十等爵制为基础,规定“有爵者各以级次受田宅”(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然而爵位轻滥与土地供给不足的矛盾,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上》)的局面。
  2. 武帝限田形同具文,王莽意图通过王田制恢复土地国有,但严重脱离私有制已根深蒂固、国有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现实,造成“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汉书·王莽传》)的恶果。

三、魏晋南北朝

特色:门阀占田制与均田制萌芽

  1. 西晋颁布《占田令》规定“丁男占田50亩,丁女占田20亩”,并构建了“官品占田-荫客制”的等级分配体系,规定“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占田”且有“荫客”(《晋书·食货志》)。但门阀世族借助在官品设定上的特权,利用“百室合户,千丁共籍”(《晋书·慕容德载记》)的方式规避限田、吸纳劳动力。
  2. 北魏均田制虽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但贵族通过奴婢授田、丁牛田、职分田等制度漏洞,实现了“广占田宅,殖产巨万”(《北史·李灵传》)

四、隋唐

特色:均田制瓦解与土地资本化

  1. 唐代均田制规定永业田可继承,口分田需归还(《唐六典·户部》)。但贵族和官员的永业田本就胜于平民25倍到500倍不等,加之买卖政策日渐宽松,土地和人口增殖的矛盾,造成高宗之后土地“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杜佑《通典·田制》),均田制瓦解。
  2. 两税法改革后推行“定税计钱,折钱纳物”(《陆宣公集》卷22)的货币化征税方式,权贵通过控制货币流通量的方法迫使农民贱卖物产交税,形成了“钱重物轻”的经济环境。豪家大商趁机“积钱以逐轻重”(《新唐书·食货志》),最终使土地兼并突破了制度的约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