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DNA解析东亚南北方人群的迁徙与演化历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DNA解析东亚南北方人群的迁徙与演化历史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2/12/83067562_1140111139.shtml

东亚是世界上研究人类起源和遗传多样性的热点区域,其早期人群演化的历程是独特而复杂的。近年来,中国在东亚早期人群规模性古基因组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为东亚数万年来人群演化历史,特别是东亚不同区域古人群之间的迁徙扩散与互动交流历史带来许多全新的证据和认识。系统总结东亚自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南北分化融合和主体连续演化的历史脉络,以及在农业传播背景下不同区域人群之间的迁徙交流细节,有助于深化认识东亚早期人群的遗传演化与迁徙扩散历史,对理解当今东亚现代人的遗传组成(特别是华夏各族群的遗传来源),以及现今壮侗语系、苗瑶语系、藏缅语系、南岛语系和南亚语系等不同语系群体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2024年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课题组在《遗传》杂志发表了题为“古DNA解析东亚南北方人群的迁徙与演化历史”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总结和梳理了东亚自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在南北尺度上的人群分化特点、内部迁徙融合模式及向外部的扩散交流历史,详细解析了万年以来南北两地不同支系人群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及不同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遗传变化和迁徙交流活动,最后提出未来细化东亚南北尺度人群更长时间轴线和更广区域范围演化图谱的关键缺环和跨学科研究思路,以期为更全面、高精度绘制东亚人群遗传历史与演化格局提供参考。

该综述主要包括4部分的内容:

(1)东亚南北方人群的遗传格局。总结梳理了东亚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人群在南北尺度上的谱系分化特点及各自区域内不同支系群体的遗传特点和地域性分布。古基因组数据表明,距今1.9万年前,东亚在南方和北方已分化形成不同的人群谱系。东亚南方存在多种具古老遗传特点的早期现代人支系,部分(广西)人群发生更替,部分(云南)人群与后期人群有母系遗传联系,部分区域(东南沿海)人群相对延续,在东亚和东南亚现代人遗传构成中发挥不同作用。东亚北方人群总体上呈现出长期且较为连续的遗传特点,但在内部不同区域(黑龙江流域、黄河流域、西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地区)也演化形成了具有相对地域特点的不同支系群体。

(2)东亚南北纵线古人群之间的互动与融合。系统论述了中国南北两地人群自新石器时代早期至历史时期的双向遗传交流历史。至少在8,300年前,南北两地人群的基因交流已经开始,且自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呈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国北方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人群的扩张和影响范围非常广泛,沿东南沿海扩散到福建和台湾海峡,沿南方内陆扩散到广西地区,沿藏彝走廊直上青藏高原,且常常伴随着粟作农业的传播扩散。与此同时,黄河流域人群从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转变的过程中,受到南方人群的持续性遗传贡献,可能与稻作农业的北向传播有关。新石器时代以后东亚北方人群相关的祖源成分影响更为显著,历史时期可能发生了大量北方人群的大规模南迁活动。

(3)东亚南北方人群与其他沿海地区人群之间的互动交流。重点阐述了东亚南北方人群与东南亚、日韩及太平洋岛屿等地区人群之间的互动交流历史(如图所示)。在修正有关东亚和东南亚现代人迁徙演化模式的“二层假说”模型的基础上,古基因组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东亚南方沿海人群与现今广泛分布在台湾岛和太平洋西南部岛屿的南岛语系人群之间有紧密遗传联系,且该联系可追溯到1.2万年前。在内陆地区,广西古人群在农业出现以前与东南亚和平文化人群之间已存在基因交流,且伴随着农业人群的扩张,中国南方人群对东南亚人群产生进一步遗传影响。而中国北方农业人群则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对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人群有遗传上的输出和影响。

(4)结语与展望。提出了东亚早期人群遗传演化历史仍留有的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为东亚南北方更多时间段、更广泛区域人类样本的古基因组采样与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案。


东亚南北方人群在内部及向外部迁徙的交流示意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