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食安中心发布食物碘含量研究报告:建议均衡摄入富含碘食物
香港食安中心发布食物碘含量研究报告:建议均衡摄入富含碘食物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近日公布了一项关于食物中碘含量风险评估的研究报告。研究结果显示,香港市面出售的多种食物均含有碘,其中纯藻类食品和水生动物(鱼类除外)及其制品的碘含量较高。研究建议市民保持健康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碘的食物,以满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碘摄入量。
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于2025年3月7日公布了一项关于食物中碘含量风险评估的研究结果。研究显示,香港市面出售的多种食物均含有碘。食安中心建议市民保持健康均衡饮食,在膳食中加入碘含量丰富的食物,包括藻类(如海带)、海鲜(如鱼和虾)、蛋类、奶类及其制品,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每日碘摄入量建议。同时,提醒患病或有甲状腺问题的市民,应就碘摄入量咨询医护人员意见。
食安中心于2023年年底,从零售层面收集共296个预先包装和非预先包装食物样本,进行碘含量测定。研究涵盖10个食物类别,包括5个在2011年的风险评估研究和文献中已知碘含量较高的食物类别,即纯藻类、鱼类及其制品、水生动物(鱼类除外)及其制品、蛋类,以及奶类及其制品;其余5个食物类别是含海带/藻类和海鲜等高碘配料的食物,即紫菜汤面(不包括汤)、紫菜饭卷、紫菜汤、海苔小食,以及杂项。
研究结果显示,各食物样本的碘含量介乎未检出(即每100克少于0.2微克)至每100克含220000微克不等。其中,几乎全部纯藻类食品每100克均含超过600微克的碘,平均值为各食物类别中最高;其次为水生动物(鱼类除外)及其制品,大约一半食品每100克含超过200微克的碘。按每100克食物计算,平均碘含量最高的5项食品分别为:乾海带(180000微克)、乾紫菜(4000微克)、蟹乾小食(1700微克)、海苔小食(1600微克)及海苔饭素(980微克)。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对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碘摄取量不足或过多均会影响甲状腺功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6至12岁儿童的每日碘摄取量应为120微克,青少年及成年人应为150微克,孕妇或哺乳妇女则应为250微克。
卫生署的碘质水平调查和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调查的数据显示,6至12岁学龄儿童、15至34岁年轻人士、15至44岁育龄妇女,以及有服用含碘补充剂的孕妇和哺乳妇女的碘摄取量足够。然而,没有服用含碘补充剂的孕妇和哺乳妇女,以及15至84岁的人口整体上的碘摄取量不足,属于轻度缺碘。
碘缺乏病会导致发育中的脑部受损、甲状腺肿(俗称“大颈泡”)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孕妇、哺乳妇女、婴儿和幼童较易患上碘缺乏病。建议市民保持健康均衡饮食,成人应食用碘含量丰富的食物,包括藻类、海鲜、蛋类、奶类及其制品,例如即食紫菜、煮鹌鹑蛋和干制海鲜小食,以及以藻类作为配料的食物,如面食、饭类、汤品和烘焙食品等,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每日碘摄入量建议。此外,消费者可用加碘食盐代替一般食盐,但需确保每天食盐的总摄入量少于5克(一茶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