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森林公园的植被保护与植物景观提升
干货|森林公园的植被保护与植物景观提升
在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如何在最小的干预下实现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本文从生态、自然、艺术、保护、乡土、功能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植物设计的原则、策略与步骤,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为打造既具生态价值又具观赏价值的森林公园提供了专业指导。
植物设计原则
- 生态多样性原则:优化恢复地带性森林植被,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
- 自然真实性原则:保持原有植物景观的真实,形成森林公园的原有个性。
- 景观艺术性原则:合理安排对景、透景、障景;注重季相效果。
- 动态保护性原则: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善、树木的生长,森林的演替,植物景观会逐步增强。要用动态的观点指导设计。
- 因地制宜性原则:选用乡土物种,发挥气候特性,有效的避免地力衰退。
- 功能效益性原则:营造游览观光、健身娱乐、科普学习等功能的景观空间。
植物设计策略
抚育营造生态林:保护现有物种资源,培育优势树种,加快次生林改造使其尽快开发形成有观赏性的森林群落景观。
适当开发经济林:可发展一定规模的经济林。一方面可结合原有环境建设的苗圃林,提高经济效益;二是结合旅游需求发展经济林,如采摘果园、花卉园、医药科普园等。
建设主题景观林:结合景区景点主题,选择某类观赏性高的植物为主题树种,丰富公园的景观风貌,充实游赏内容。
完善风景游憩林:结合周边人们活动的需求,通过植物景观的打造,丰富活动场地,满足人们参与、学习、观赏、健身等多种活动要求。
植物设计步骤
- 植物调查与评价:潜在森林植被;主要植被类型;奇、特、优品种;濒危与名木树种;人文历史文化......
- 经营区规划(PCD):P-严格保护区域;C-保存区域;D-可开发区域。
- 植被规划 :根据调查及评价做出相应的植被规划。
- 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功能分区打造特色植物景观。
- 后期管理措施:大到管理森林资源、小到保护濒危名木树种。
植物景观设计
人工季相特色景观林的设计:集中种植一种或几种生态习性、观赏期、生长速度、年龄结构相似、季相特征明显的观赏树种。例如枫叶林、杜鹃林、果林......
生产区风景经济林的设计:一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经济林区,对荒废或低产的农田或经济林进行改造升级;二是在一些缓坡、台地,进行林相改造,可套种于马尾松、杉木林中。
森林浴场的设计:选址一般选择成片森林的中心部位(郁闭度04.-0.7最佳);森林浴场的植物选择必须无毒无害,补植林木可选择:松、柏、柳杉、冷杉等。
科普林的景观设计:需有利于搜集保护并展示各种植物,通常是观花类、观叶类以及药用园、野果园等。
野营游憩林的景观设计:野营、野游、野餐已经成为时尚,野营游憩林的选址在郁闭度0.3-0.4的稀疏林地较为理想,植物配置上应注意光线和私密性的问题。
道路植物景观设计:车行道采用相对规则的种植方式,结合车速和视线,种植枝干挺拔的植物树种;人行道采用仿自然的种植方式,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