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文化中国行 | 广东梅州:全球客家人的心灵家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文化中国行 | 广东梅州:全球客家人的心灵家园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324A08ZEF00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被誉为“全球客家人的心灵家园”。作为客家先民迁徙的重要集散地,梅州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更以其独特的客家文化传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客家人。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以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而著称,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等美誉,是客家先民迁徙的集散地、中转站,也是客家人衍播至海外的重要出发地,有“全球客家人的心灵家园”之美称。

客家人是世界上著名的迁徙民系之一。客家人的祖先主要来自中原地区,包括河南、山西、陕西等地。著名历史学家、客家学研究奠基人罗香林提出客家“五次大迁徙”说,认为客家民系的形成和播散,始于两晋之交,完成于清末,一共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在客家人的迁徙历史中,梅州是最主要的集散中心,也因此成为维系全球客家人情感认同和文化根基的精神家园,具有了面向全世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在万里迁徙中,客家民系创造了中国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地域文化——客家文化,梅州是客家民系的形成地和聚居地之一,在文化上拥有和保存着典型的客家传统文化。

1994年,梅州入选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梅州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4个、历史文化名村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4个、历史文化街区4条,市级历史建筑339处,中国传统村落78个,是广东省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最多的地级市。梅州市拥有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48项、代表性传承人538人;拥有客家围龙屋4367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52处、革命旧(遗)址509处。因辖内文化遗产俯拾皆是,梅州被现代著名文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评价为“文物由来第一流”。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客家话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梅州的梅县话为标准音,是汉族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也是客家人进行身份辨识的依据之一,属于汉语八大方言之一,更是全球客家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在梅州,典型客家民居建筑有仁厚温公祠、丰泰堂、磐安围、南华又庐、石寨土楼等。建筑类型丰富,尤以围龙屋知名,是中国五大传统民居之一。围龙屋内,家族聚居,世代传承,随着居住人口数量的增加,围龙屋的规模(围数)随之呈现同心圆增长,其中轴线和格局保持不变。围龙屋既是客家人安心的居所,更蕴含了“天人合一”“聚族而居”等寓意,彰显着客家人的智慧光芒。

因循自然环境与生活生产活动,梅州客家人拥有众多独特的民俗节庆活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埔寨火龙,是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火龙用竹篾制成龙躯,裱以白纸,涂以颜色,再在龙的全身安装上用硫磺、白硝、木炭制成的“土火箭”及不同式样的烟花,于每年元宵晚上由百余名表演者赤膊上阵舞动燃烧,以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祥和吉利、岁岁平安。

梅州是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统音乐方面有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乐等,传统舞蹈如席狮舞、竹马舞、花环龙、杯花舞等,传统戏剧如广东汉剧、提线木偶戏、采茶戏等,传统曲艺如竹板歌、落地花鼓等,传统技艺如光德陶瓷烧制技艺、客家盐焗鸡制作技艺、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等,都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

在客家文化的滋养下,梅州这片热土人文蔚起。开国元帅叶剑英、近代变法先驱黄遵宪、“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世界球王”李惠堂、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先驱林风眠、倾力支持国家改革开放的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等一大批名人贤士成为梅州这座文化名城的重要名片。

从过往的历史一路走来,直至当今,客都梅州已然成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深藏在历史底蕴中与世界紧密联系的脉络,让梅州客家文化极具标识度和独特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