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原】利玛窦在华传教事业的引路人——范礼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原】利玛窦在华传教事业的引路人——范礼安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6/18/73076222_1134246020.shtml

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1539—1606)是一位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他在东方传教长达32年(1574-1606),曾任印度教区视察员、印度教区大主教、中国和日本教区视察员。他以其宽广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对天主教在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初识利玛窦

范礼安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吉耶提(Chieti)城,19岁就获得了巴度大学(University of Padua)法学博士学位。在教廷服务数年后,他成为了一名神父,并在初学院担任神师。正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年轻的修士利玛窦。

1574年3月22日,范礼安率领38位耶稣会士从葡萄牙里斯本启程东来,同年9月6日抵达印度果阿。1578年7月,他来到澳门,听闻了守护圣沙勿略临终的华人安多尼的叙述,深受感动。在澳门期间,他创办了圣保禄学院,培养了多位本地修士,并将该学院发展成为中国及日本的教务中心。


范礼安神父画像

传教策略的革新

范礼安深刻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崇高、幅员广大、物产丰富的国家,他认为这样一个优秀的民族一定能接受基督的福音。因此,他提出了革新性的传教策略:传教士们应当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国学和礼俗,摒弃殖民主义的高傲态度,选拔既有学识又有德行的青年会士前来澳门。

他亲自给果阿的耶稣会省长写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不久,罗明坚被派往澳门,范礼安嘱咐他务必学好中国语言和文字,达到能说、能念、能写的程度。

对利玛窦的培养与支持

范礼安作为耶稣会远东教务视察员,经过仔细评估后,推荐并派遣利玛窦前往中国传教。他制定了适应中国文化的传教策略,包括要求传教士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等,这些策略对利玛窦产生了深远影响。

范礼安对利玛窦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被派往远东的传教士中最优秀的一位,不仅具有良好的教育和美德,而且是一个才智过人、处事谨慎的难得人才。范礼安认定利玛窦是教会事业最好的工人,相信他最有希望开辟一个新中心。


印度果阿风景

遗憾离世

范礼安计划在派遣利玛窦23年后亲自前往中国视察传教情况,但这一愿望最终未能实现。1606年,他因尿毒症在澳门病逝,未能亲眼见证自己策划的中国传教事业的发展。

利玛窦的评价

利玛窦对范礼安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在他的回忆录中专门写了一章,题为“中日教区视察范礼安神父——中国传教团奠基人”,并尊称范礼安为“中国传教事业的奠基人和这一使命的第一缔造者”。

范礼安不仅为利玛窦提供了传教上的支持,还在适当的时候提升了利玛窦的职位,如任命他为耶稣会中国传教区的负责人。这体现了范礼安对利玛窦能力的认可和对他在华传教事业的重视。

范礼安通过推荐派遣、策略指导和职位提升等方式,对利玛窦在华传教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可以说他是利玛窦的引路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