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复发和转移,该怎么办?
癌症复发和转移,该怎么办?
癌症复发和转移是肿瘤治疗中的一大挑战,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消融微创治疗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创伤小、疗效确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那么,哪些患者适合接受消融治疗?消融术又是如何做到精准治疗的?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副院长梁冰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
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原发部位肿瘤(也就是首次发现肿瘤的部位)经正规治疗消退后,过一段时间又在原发癌所在的组织器官上长出新的肿瘤即称为复发;而如果是在原发癌的临近组织器官或远离原发癌的组织器官长出同样病理性质的肿瘤,临床上即称为肿瘤的转移。这两者由于其生物学特性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常常放在一起来讲。
肿瘤转移可以有多种途径,最为典型的转移途径是血行转移、淋巴道转移、种植转移以及特殊途径转移(包括医源性种植转移、气道转移等)。
肿瘤转移并非一个随机过程,而是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靶向器官。
肿瘤复发和转移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因而可能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存在着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即使做到早诊早治、严格操作各项措施,也不能完全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临床上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三大常规治疗手段之外,又有了靶向、免疫、微创介入等精准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其中肿瘤微创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青睐。
该疗法并不仅仅是一种姑息性治疗,针对早期肿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甚至可以与手术切除相媲美。而一些无法采用手术切除的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病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且有良好的疗效。可分为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而常用实体肿瘤非血管介入技术有热死癌细胞——微波或射频消融;或者冻死——冷冻消融;或者内照射——粒子植入;或者非热能——纳米刀消融等等。
不同消融方式的作用机制
冷冻消融
冷冻时在细胞内形成冰晶,机械性破坏肿瘤细胞的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膜,对肿瘤细胞形成不可逆破坏。坏死的肿瘤细胞释放抗原,由DC细胞呈递激活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协同抗击肿瘤。冷冻引起微血管内膜损伤、微血栓,在冷冻后形成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的肿瘤栓塞效应。
局部肿瘤冷冻消融引起的系统性免疫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足以引起未经治疗的远处肿瘤的消退。但由于冷冻消融能良好保留肿瘤抗原的天然结构,更易产生肿瘤特异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且产生远隔效应,因此冷冻消融更适合与各种免疫疗法联合使用。
微波消融
微波作为一种高频电磁波,通过极性分子的旋转摩擦产热,作用于组织时,组织自身可吸收大量微波能并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蛋白质变性,使肿瘤瞬间热凝固坏死。
射频消融
利用>10 kHz的高频电流促使活体组织中离子随电流变化的方向振动、摩擦产生热量,导致蛋白质变性,使组织凝固性坏死。
纳米刀消融
采用短脉冲、高电压的直流电技术产生微秒级的电脉冲,在细胞膜上形成多个纳米级的不可逆电穿孔,破坏细胞内外平衡,从而促使细胞凋亡。
该技术在消融过程中电场不会产生任何热量,纳米刀的作用对象只针对细胞膜的脂质双层,对膜蛋白等其他分子无作用,产生的细胞凋亡仅发生在消融区,具有消融时间短、消融区的重要组织得以保留、不受热沉效应影响、消融彻底、消融边界清晰等优势,同时其工作原理为诱导细胞凋亡而非蛋白质变性坏死,可更好地保留肿瘤抗原,激活宿主抗肿瘤免疫,结合免疫治疗有望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消融术的适用人群
哪些人可以选择消融术?
- 不适合普通外科手术的原发性实体肿瘤,由于病人的年龄、体质、其他疾病以及肿瘤的位置等因素不能实施普通外科手术者;
- 患者不愿意做普通开腔手术者;
- 术中探查不能实施普通手术的肿瘤;
- 转移性实体肿瘤;
- 手术后复发的肿瘤。
哪些人不可以接受消融术?
- 有严重出血倾向者即凝血机制障碍者;
- 口服抗凝药、抗肿瘤靶向药物(安维汀等);
- 空腔肿瘤(食管癌、肠癌、胃癌等);
- 意识障碍者;
- 全身恶病质或肝、肾、心肺功能严重不全者;
- 已有重度感染。
本文原文来自广州复大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