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科普】端午将至,“粽”要健康
【急救科普】端午将至,“粽”要健康
端午佳节降至,大街小巷粽子飘香,要注意的是粽子虽好吃,但食用需健康。
无论是甜粽还是咸粽,均由糯米制成,营养成分较为单一,不满足人体均衡饮食的需求。其次,糯米的黏性比较大,食用后可能导致腹胀、消化不良,反酸,过量食用会给肠胃增加负担,可以导致急性肠胃炎,更有甚者可导致肠梗阻。再次,糯米作为一种升糖指数较高的主食可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有控糖需求的人群需要谨慎食用。一些肉粽过于油腻可能会导致高脂血症甚至急性胰腺炎。
食用粽子后,出现腹痛、腹胀、反酸等消化道症状的急救措施
01
停止进食粽子,避免进一步刺激胃肠道
02
对于消化道症状比较轻微、腹痛腹胀可以忍受的情况,可采取饮用温水,顺时针环形按摩腹部,口服健胃消食片或乳酸菌素片等助消化的药物来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不适症状。
03
如果出现不可忍受的腹痛、腹胀、呕吐,且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要警惕肠梗阻这一消化道急症,建议立即就医。另外,老年人疼痛神经不敏感,对于老年人,虽然可能不会出现难以忍受的腹痛,但如果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也应立即就医。
04
如在食用油腻食物之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上腹部剧烈疼痛、会向背部放射,身体向前倾或卷曲可以减轻痛感,平躺会加剧,则应警惕急性胰腺炎。尤其是平时血脂水平较高的人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重症胰腺炎危及生命。
05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患者,食用粽子后如果出现反酸、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应及时服用抗酸药物,如奥美拉唑等缓解症状。如果症状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
正确食用粽子,安康过端午
1.不空腹食用。
空腹食用粽子容易刺激胃酸大量分泌、血糖飙升,对于胃食管反流、胃溃疡、需要控糖人群十分不友好。
2.不过量食用。
过量食用粽子不仅会导致肠胃问题,而且会使血脂、血糖升高,对于心脑血管健康不利。
3.尽量食用热粽。
凉粽子米粒粗硬,不容易消化,会刺激胃肠粘膜,导致腹痛腹胀等症状。
4.食用白粽/蜜枣粽。
相较于不易消化的红豆粽子,油腻的肉粽、海鲜粽、咸蛋黄粽,传统的白粽及蜜枣粽更适合年幼、年长及慢性胃病等肠胃功能较弱者。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