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社协同 共促幼儿社会性发展
家园社协同 共促幼儿社会性发展
家园社协同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亲子研学活动,幼儿能在家庭、幼儿园与社会的共同关爱下,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规则,培养仁爱之心,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如今,世界成为幼儿的书本,研学作为行走的课堂,为幼儿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供了有效途径。我园亲子研学社始终秉持儿童立场,将幼儿的需求和发展放在首位;致力于家园社三方紧密携手,共同为幼儿打造充满爱与探索的成长空间。
家园社协同的作用
构建完整教育生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社协同构建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与成长环境。
满足幼儿多元发展需求。每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与发展需求。家园社协同能深度整合各方资源,精准满足幼儿多元发展的需要。以艺术领域为例,家长可带领幼儿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幼儿园可开设绘画、手工等课程,提升幼儿艺术表现力;社会可举办各类艺术活动,为幼儿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借助家园社协同联动,使幼儿在不同环境中畅享丰富艺术体验,满足幼儿对艺术的热忱追求。
培养未来社会公民。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将他们培养成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规则意识的社会公民,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使命。家园社协同可借助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幼儿亲身感悟社会生活,深刻领会社会规则与价值观。比如,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幼儿可逐渐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形成社会责任感;参观法院、派出所等机构,幼儿可了解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增强规则意识。家园社协同共育,为幼儿打造一个全面的社会教育平台,助力他们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
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多方合作,共筑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例如,在地铁站亲子研学活动中,教师和地铁站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向幼儿讲解地铁站的规则,如身高超过一米三的幼儿需要排队购票,乘坐地铁时先下后上,不在车厢内吃东西等。通过游戏和真实场景互动的方式,组织幼儿进行测量身高、排队购票、站台候车等,引导他们亲身体验规则的重要性。一名幼儿说:“我看到大家在地铁站都要排队,这样不会乱。”教师接着问:“为什么排队很重要呢?”幼儿回答:“如果不排队,大家挤在一起会掉下站台,很危险。”教师进一步引导:“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排队呢?”幼儿提出了各种建议,如站在黄线后面候车等。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实现的。在地铁站亲子研学活动中,教师、工作人员和家长与幼儿的有效互动,能为幼儿提供学习社会规则的机会。教师的提问和引导,可帮助幼儿思考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遵守规则,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携手并进,共育关爱之心。关心、尊重他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品质。在地铁站研学活动中,一位老人正准备走楼梯到站台,一位幼儿牵着家长的手走过去说道:“爷爷您好!前面有电梯,乘坐电梯更方便。”其他小朋友也纷纷围过来,一起引导老人走向电梯。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停地夸赞着这些可爱的孩子。幼儿的这一行为体现出他们对老人的关心,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乘坐地铁时,老师轻声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何要设置爱心专座。幼儿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那些特别的座位。一名幼儿说:“老师,我觉得爱心专座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坐的。”另一个幼儿接着说:“对,就像刚才的那位爷爷。”老师进一步启发幼儿:“如果我们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给他让座。”这时,上来了一位孕妇。幼儿立刻想起了刚才的讨论,纷纷站起身来。“阿姨好,您坐这里吧。”一名幼儿热情地说道。孕妇连连道谢。幼儿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通过对爱心专座的讨论和思考,幼儿明白了这些座位是为需要帮助的人设置的,进一步理解了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当看到孕妇上车时,他们想起之前的讨论,主动让座。这表明幼儿能关注他人的处境,理解他人的需求。
齐心协力,共促社会交往。幼儿在合力帮助老人和孕妇时,他们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互动,增强了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活动中,幼儿礼貌地告知老人有更方便的电梯,并引导老人前往。这一行为显示,幼儿具备主动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他们不再局限于与熟悉的人交往,而能主动与陌生人互动,这种主动交往的能力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为他们日后与不同人群的交流奠定基础。
另外,幼儿在交流中能用清晰、礼貌的语言与老人和孕妇交流,如“爷爷您好!”“阿姨好,您坐这里吧”,这些话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善意,也展示了他们在语言发展方面的进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能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互动。
家园社协同共育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亲子研学活动,幼儿能在家庭、幼儿园与社会的共同关爱下,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规则,培养仁爱之心,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在儿童立场下,家园社三方应紧密合作,尊重幼儿意愿,倾听幼儿声音,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挑战和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研学中快乐成长,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规则意识的社会小公民。
注: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儿童立场:家园社协同促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QNZX/2023/0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