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什么病
心律失常是什么病
心律失常是心脏跳动的节律或频率出现异常的病症,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心律失常的分类、症状、影响以及注意事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常见的心脏问题。
心律失常简单来说,就是心脏跳动的节律或频率出现了异常。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自身精密的电传导系统,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为身体各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当这个电传导系统受到干扰时,心律失常便可能随之而来。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包含了多种心脏电活动异常的病症。
心律失常可分为多种类型。从心率快慢角度,有心动过速,即心跳频率超过正常范围,常见的如窦性心动过速,可能由运动、情绪激动、发热等因素诱发;还有心动过缓,心跳频率低于正常,比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就可能导致心动过缓。从节律方面,有早搏,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患者会感觉心脏突然“停跳”一下或提前跳动;房颤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房无序地快速颤动,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心律失常的症状因人而异,许多患者会感到心慌、心悸,明显察觉到心脏跳动不规律,或过快、或过慢、或有停顿。有的会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这是因为心律失常影响了心脏的泵血效率,大脑供血不足所致。还有人会伴有胸闷、胸痛,感觉胸部被重物压迫,呼吸不畅。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心律失常患者可能毫无症状,只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
心律失常对健康的影响程度不一。轻微的心律失常可能仅引起短暂不适,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但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会使心脏瞬间失去有效的收缩能力,血液循环中断,若不及时抢救,短时间内就可能危及生命。长期存在的心律失常,还会增加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心律失常的注意事项
情绪管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情绪波动过大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加重心律失常的症状。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复查项目通常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监测等,以便及时了解心脏的功能和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
用药管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如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皮肤瘀斑等,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